谢土 [ xiè tǔ ]
古代房屋盖成后酬谢土神的一种祭祀形式。明 李贽《移住上院边厦告文》:“今尚未塑佛,未敢入居正室,且亦未敢谢土。”清 …
水正 [ shuǐ zhèng ]
(一)、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木正…
热恋 [ rè liàn ]
(一)、热烈地恋爱:这对青年男女正在热恋。(二)、深深地留恋:热恋故土。
异土 [ yì tǔ ]
犹他乡,别处。《墨子·尚同上》:“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晋书·卫瓘传》:“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
乾坼 [ gān chè ]
干裂。 清 方中发 《田家苦》诗:“朝来乾坼禾下土,踏踏水车兼妇女。” 茅盾 《风景谈》:“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
堆土 [ duī tǔ ]
沿[正在成长的庄稼如芹菜的]埂堆土以保护植物或使之不见阳光而变白
土地菩萨 [ tǔ dì pú sà ]
土地神。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土地菩萨掌管五谷六米的丰歉和猪牛鸡鸭的安危。”艾芜《山峡中》:“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
盐碱 [ yán jiǎn ]
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依正 [ yī zhèng ]
依报与正报也。正报者,乃正由其原因所受之果报。为生于人间,则备四肢五官,受人间之果报。生于畜生,则备羽毛齿革,受畜生…
弃邪从正 [ qì xié cóng zhèng ]
弃邪从正(棄邪從正) 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簞食壶浆以迎王师者…
白籍 [ bái jí ]
东晋 和 南朝 登记外地流入人口的册子。《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资治通…
土壤改良 [ tǔ rǎng gǎi liáng ]
将被破坏的土壤予以恢复至原先用途,或其他生产用途的过程。主要为研究不适合于农业正常生产之特殊或不良土壤之改良,以…
面朝黄土背朝天 [ miàn cháo huáng tǔ bèi cháo tiān ]
一般是指农民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低着头、弯着腰,正好脸朝着黄土(中原地区的土地是黄色的),后背朝着天。用来形容农民耕…
土木之变 [ tǔ mù zhī biàn ]
亦称“土木之难”。亦作“土木之祸”。指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的事件。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攻明。宦…
土肉 [ tǔ ròu ]
(1).蚌蛤类软体动物。《文选·郭璞〈江赋〉》:“玉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引《临海水土物志》:“土肉,正黑,…
土毛 [ tǔ máo ]
本指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桑麻、菜蔬等植物,后亦泛指土产。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畧之…
其宗乡 [ qí zōng xiāng ]
地名。在云南省维西县东北,金沙江西岸,与丽江中甸二县隔江相对。其西有地名喇普,置土把总兼辖之,称其宗喇普土把总,姓王…
勾龙 [ gōu lóng ]
(1).社神名。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社神,盖 共工氏 之子 勾龙 也,能水土,帝 顓頊 之世,举以为土正。天…
掺和 [ chān huo ]
(一)、掺杂混合在一起:把黄土、石灰、沙土掺和起来铺在小路上。(二)、参加进去(多指搅乱、添麻烦):这事你少掺和。人…
客土 [ kè tǔ ]
[释义](1) (名)从别处移来改良本处土壤的土。 (2) (名)〈书〉寄居的地方;异乡。 [构成]偏正式:客(土 …
号纸 [ hào zhǐ ]
明 清 时代政府所颁记载土司袭位者职衔,世系、承袭年月的书状。《清史稿·土司传二·四川》:“小姓寨 土百户,其先 郁…
己巳之变 [ jǐ sì zhī biàn ]
也称土木之变。指明英宗被瓦剌俘于土木堡事件。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统…
木正 [ mù zhèng ]
古代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 句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自 顓頊 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
布治 [ bù zhì ]
(1).普遍治理。《书·禹贡》“ 禹 敷土” 孔 传:“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2).颁布政令或法典。《周…
祥正 [ xiáng zhèng ]
“农祥晨正”之省。农祥,房星(天驷)。晨正,晨时正中。谓正月初,房星见于南方,为农事之最佳时刻。南朝 齐 谢超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