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觌 [ sī dí ]
(一)、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
人臣无外交 [ rén chén wú wài jiāo ]
谓臣子无君命不得私觌他国君臣。《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注:「私觌,是外交也。」
私觌官 [ sī dí guān ]
指 唐 代出使外国的朝臣所保荐的州县官员。
兀里轸 [ wū lǐ zhěn ]
辽、耶律觌烈之字。
迭面 [ dié miàn ]
觌面;对面。
觌氅 [ dí chǎng ]
觌指的是见面,相见。
僧户 [ sēng hù ]
僧房的门户。 宋 孙觌 《妙光庵》诗:“钟鱼寂无声,白日掩僧户。”
偃武觌文 [ yǎn wǔ dí wén ]
yǎn wǔ dí wén 偃武觌文(偃武覿文) 同“ 偃武修文 ”。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偃武覿文,风行四…
素飈 [ sù biāo ]
亦作“素飆”。秋风。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素飈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 清 周亮工 《白云书屋咏为王望如…
私器 [ sī qì ]
私人所用的器物。《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私烛 [ sī zhú ]
犹私照。《吕氏春秋·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私徇 [ sī xùn ]
亦作“私狥”。犹徇私。曲从私情。
缉私 [ jī sī ]
检查走私行为,缉捕走私罪犯:缉私船。缉私人员。
偶成 [ ǒu chéng ]
(一)、配成婚姻。(二)、偶然成功。(三)、偶然写成。多用于诗词题中。如唐白居易有《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
无私 [ wú sī ]
不自私:大公无私。无私的援助。
营私作弊 [ yíng sī zuò bì ]
营私作弊(營私作弊) 见“ 营私舞弊 ”。
场私 [ chǎng sī ]
旧时指从盐场走私。 清 魏源 《筹鹺篇》:“自古有缉场私之法,无缉邻私之法。” 清 魏源 《筹鹺篇》:“议者动曰:减…
奉三无私 [ fèng sān wú sī ]
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私相传授 [ sī xiāng chuán shòu ]
私:私下里;相:互相。私下时传授本领。
植党自私 [ zhí dǎng zì sī ]
植党自私(植黨自私) 见“ 植党营私 ”。
公私 [ gōng sī ]
公家和私人:公私兼顾。公私合营。
眇视 [ miǎo shì ]
(一)、偏盲,用一只眼看。语本《易·履》:“眇能视。”宋晁补之《梦觌赋》:“惟一盲而两默兮,与目蓱为何禨;岂眇视不足…
私茶 [ sī chá ]
未经官许私自贩卖茶。《明律·户律·私茶》:“凡犯私茶者,同私盐法论罪。”
公报私雠 [ gōng bào sī chóu ]
公报私雠(公報私讎) 见“ 公报私仇 ”。
私有 [ sī yǒu ]
私人所有的私有财产生产资料私有制
【词语拼音】sī dí
【词语解释】(一)、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覿见主国之君。”《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覿,私见也。”王先谦 集解:“私覿,以臣礼见,故曰私见。”唐 储光羲《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裴回念私覿,悵望临清汜。”
(二)、指私觌之礼物。唐 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传>序》:“乃詔太子詹事 韦宗卿、祕书少监 吕述 往蒞宾馆,以展私覿,稽合同异。”《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今日养兵之外,又有岁币;岁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日之使。”
(三)、同僚间的非公事相见。《南史·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