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法师 [ xī xíng fǎ shī ]
三藏法师 [ sān zàng fǎ shī ]
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
师子国 [ shī zi guó ]
今 斯里兰卡 的古称。又称执师子国。 晋 法显 《佛国记》:“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其国大,在洲上,东西五十由…
施法 [ shī fǎ ]
(一)、施行法令。(二)、[道士、巫师等]施展法术。
善法堂 [ shàn fǎ táng ]
佛教语。 帝释天 讲堂名。在 须弥山 顶 喜见城 外之西南角。《涅槃经·圣行品二》:“復见白色犹如白云,復问大臣:‘…
行禅 [ xíng chán ]
佛教语。谓打坐静修。唐 白居易《传法堂碑》:“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禪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
药局 [ yào jú ]
药师根据医师处方进行配药的场所。泛指一般的西药房。
律師 [ lǜ shī ]
精通戒律的法师。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
京都 [ jīng dū ]
国都。京师有京都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始称于司马晋时,因景王(…
练师 [ liàn shī ]
炼师。旧称德行高超的道士。《唐六典·礼部尚书·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
法信 [ fǎ xìn ]
佛教师徒传法的信物。《西溪丛语》卷上引 唐 李舟 《能大师传》:“五祖 弘忍 告之曰:汝缘在南方,宜往教授,持此袈裟…
百塔寺 [ bǎi tǎ sì ]
寺名。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金石萃编·唐道安禅师塔记》王昶 跋:“信行禪师塔,在 长安县 百塔寺,寺在城南五十里…
禅师 [ chán shī ]
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法海禅师
密医 [ mì yī ]
未经取得合法资格的医师,或虽曾为合法之医师,但其执业资格被撤销后,仍擅自执行医疗业务者。
公案比语 [ gōng àn bǐ yǔ ]
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因公案的深旨,意恒在言外,…
非度 [ fēi dù ]
违反法度。《书·微子》:“卿士师师非度。” 孔 传:“六卿典士相师效为非法度。”《左传·昭公二十年》:“暴虐淫纵,肆…
上天无路 [ shàng tiān wú lù ]
出自《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衣钵相承 [ yī bō xiāng chéng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傅师 [ fù shī ]
即傅父。《史记·秦本纪》:“ 鞅 ( 商鞅 )曰:‘法之不行,自於贵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
衣钵相传 [ yī bō xiāng chuán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开缘 [ kāi yuán ]
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坛经·行由品》:“时大师至寳林, 韶州 刺史 …
错法 [ cuò fǎ ]
设立法度,推行法制。错,通“ 措 ”。《商君书·错法》:“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韩非子·八说》:“错法以道…
顽砖 [ wán zhuān ]
佛教语。粗劣的砖块。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语本《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
威仪师 [ wēi yí shī ]
(一)、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
心铭 [ xīn míng ]
禅宗牛头宗开宗立派的法融禅师所著,是禅宗一篇修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