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药 [ èr huò yào ]
二煎药。即将煎过一次的中草药,再次加水煎成的汤药。
煎药器 [ jiān yào qì ]
烹石 [ pēng shí ]
谓煎药。
熬药 [ áo yào ]
煎药。如:「炉上正在熬药。」
汤剂 [ tāng jì ]
中药剂型的一种,把药物加上水,煎出汁液,去掉渣滓而成。通称汤药, 也叫煎剂。
后下 [ hòu xià ]
中药学术语。指一种煎药法。
煎药器具 [ jiān yào qì jù ]
咀药 [ zuǐ yào ]
(一)、服药。《汉书·王嘉传》:“嘉 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
甲煎 [ jiǎ jiān ]
香料名。以甲香和沉麝诸药花物制成,可作口脂及焚爇,也可入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石崇 厕常有…
射罔 [ shè wǎng ]
中药名。草乌头的煎汁。
文火 [ wén huǒ ]
烹饪或煎药时所用的弱火。
煎法 [ jiān fǎ ]
中药汤剂非常常见的煎煮方法。
饮片 [ yǐn piàn ]
供制煎剂的中药,多指经过炮制的。
过淋 [ guò lìn ]
过滤:把煎好的药用纱布过淋一下。
中药煎药器 [ zhōng yào jiān yào qì ]
煎服 [ jiān fú ]
煎汁服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附录﹞引 陈藏器 曰》:“煎服之,亦浸酒。”
熏洗法 [ xūn xǐ fǎ ]
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
药渣 [ yào zhā ]
(一)、中药煎好以后的残渣。(二)、用溶剂萃取一种物质(如药物)后剩下的不溶性残渣。
熏洗疗法 [ xūn xǐ liáo fǎ ]
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
百药煎 [ bǎi yào jiān ]
中药物。褐色味苦的液体,作收敛剂用。又名仙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五倍子附百药煎》:“百药煎,功与五倍子…
消石 [ xiāo shí ]
矿物名。又叫火硝、甲硝石。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阴湿土壤中形成盐花。经过煎炼,可用于医药或制造火药、炸药、肥料等。
丸散膏丹 [ wán sàn gāo dān ]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
煎和 [ jiān hé ]
煎煮调味;烹调。《周礼·天官·内饔》:“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 郑玄 注:“煎和,齐以五味。” 唐…
咀片 [ zuǐ piàn ]
又称饮片。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片、丝、块、段状,便于煎服的药材。古时药物加工往往不用刀具,而用牙咬,故称。
玄明粉 [ xuán míng fěn ]
中药名。亦名白龙粉。用朴硝与萝卜、甘草煎汁熬制而成,可解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