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禳 [ hòu ráng ]
古代迎祥除灾的祭礼。侯,通“候”。迎。《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
封狼居胥 [ fēng láng jū xū ]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祀祷 [ sì dǎo ]
祭祀求福。 唐 韩愈 《曲江祭龙文》:“天作旱灾,嘉穀将槁,乃于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神其享佑之。…
蠲饎 [ juān xī ]
洁净身体,具备酒食以祭祀。语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毛 传:“蠲,絜也。饎,酒食也。” 郑玄…
祭月 [ jì yuè ]
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
上祭 [ shàng jì ]
致祭,奠祭。《史记·周本纪》:“九年, 武王 上祭於毕。”《后汉书·苏竟传》:“毕为天网,主网罗无道之君,故 武王 …
止哭 [ zhǐ kū ]
将祭时止住哭声。古代祭礼中的仪节。《仪礼·士虞礼》:“升,止哭。” 胡培翚 正义:“升者,俟主人入室,乃从入也。止哭…
祭献 [ jì xiàn ]
祭祀供奉。《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苏州 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
小祀 [ xiǎo sì ]
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
风坛 [ fēng tán ]
古时祭风用的坛。《宋史·礼志六》:“ 政和 之制,风坛广二十三步,雨、雷坛广十五步,皆高三尺,四陛,并一壝,二十五步…
儒将 [ rú jiàng ]
有文人风度的将帅
果将 [ guǒ jiāng ]
古代谓助王酌酒以祭奠祖先或饮诸侯。果,通“ 祼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 郑玄 注:…
郊祭 [ jiāo jì ]
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 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
燔柴 [ fán chái ]
(一)、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二)、烧火用的柴。
飓母 [ jù mǔ ]
预兆颶风将至的云晕,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飞扬 [ fēi yáng ]
飞舞;飘扬尘土飞扬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清· 袁枚《祭妹文》
折桌 [ shé zhuō ]
旧时北方风俗,亲友前往祭奠死者,须携带三牲或果品祭供于灵前。亦有不带供品而只付与大致与一桌供相当的现金的,谓之“折桌…
东风浩荡 [ dōng fēng hào dàng ]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鍊风 [ liàn fēng ]
大风暴前的微风。《岁时广记·海飓风》引 唐 郑熊《番禺杂记》:“颶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鍊风。”
祭獭 [ jì tǎ ]
即獭祭。獭食鱼前习惯将鱼捕获而陈列,若陈物而祭,因有此称。见《礼记·月令》。后用以比喻文中罗列或堆砌辞藻典故。 清 …
炼风 [ liàn fēng ]
大风暴前的微风。《岁时广记·海飓风》引 唐 郑熊 《番禺杂记》:“颶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鍊风。”
風旌 [ fēng jīng ]
随风摆动的旗子。宋 苏轼《次韵柳子玉·地炉》:“衰鬢镊残敧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清 黄遵宪《公祭沉文肃公祠》诗:“…
风戾 [ fēng lì ]
风吹干。《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郑玄 注:“风戾之者,及早凉脆採之,风戾之使露气燥,乃以食蚕。”孔…
煖锅 [ nuǎn guō ]
烧煮菜肴并使其保持相当热度的用具。清 钱泳《履园丛话·鬼神·祭品用热》:“考古之鼎彝,皆有盖,俱祭器也。其法,先将牺…
朝闼 [ cháo tà ]
指朝廷。宋 范仲淹《祭同年滕待制文》:“自登朝闥,翕然风声。言动两宫,上嘉其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