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月 [ kū yuè ]
鬼哭天愁 [ guǐ kū tiān chóu ]
guǐ kū tiān chóu 鬼哭天愁 形容悲惨凄凉。 高旭 《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
曙月 [ shǔ yuè ]
晓月。 唐 王维 《过沉居士山居哭之》诗:“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唐 郑絪 《初日照露盘赋》:“焜以相鲜,若曙…
乾哭 [ gān kū ]
1.没有眼泪的哭。 茅盾 《子夜》四:“ 阿金 尖着声音说,猛的哭起来了,是没有眼泪的干哭。”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哭眼抹泪 [ kū yǎn mǒ lèi ]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
哭踊 [ kū yǒng ]
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
啼泣 [ tí qì ]
啼哭;哭泣。
哭眼擦泪 [ kū yǎn cā lèi ]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
干涕湿哭 [ gàn tì shī kū ]
哭哭啼啼。
行哭 [ xíng kū ]
放声哭;且行且哭。
干啼湿哭 [ gàn tí shī kū ]
(一)、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二)、形容哭哭啼啼。(三)、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
巷哭 [ xiàng kū ]
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汉 刘向《说苑·贵德》:“郑 子产 死,郑 人丈夫捨玦珮,妇人捨珠珥,…
湿哭乾啼 [ shī kū qián tí ]
哭哭啼啼。清赵翼《七十自述》诗:“羲之乐死从今定,湿哭乾啼总不知。”参见“乾啼湿哭”。
湿哭干啼 [ shī kū gàn tí ]
哭哭啼啼。
哀哭 [ āi kū ]
悲伤地哭泣;痛哭。
号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神嚎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神嚎鬼哭 见“ 神号鬼哭 ”。
街号巷哭 [ jiē hào xiàng kū ]
街号巷哭(街號巷哭)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
哭临 [ kū lín ]
(一)、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
号啕痛哭 [ háo táo tòng kū ]
大哭声。放声大哭。
恸哭 [ tòng kū ]
放声痛哭,号哭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宫中皆恸哭。--唐.李朝威《柳毅传》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哭脸 [ kū liǎn ]
(一)、〈方〉哭。(二)、哭鼻子。
啼哭 [ tí kū ]
出声地哭:大声啼哭。
呱呱而泣 [ guā guā ér qì ]
呱呱:婴儿的啼哭声;泣:小声哭。像婴孩一样哭啼不停。
哭天抹泪 [ kū tiān mǒ lèi ]
哭哭啼啼的样子(多含厌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