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泣 [ zhà qì ]
假哭。
号咷大哭 [ hào táo dà kū ]
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伪哭 [ wěi kū ]
假情哭泣也。《唐书·王重荣传》:「过重荣墓,伪哭而祭。」
送哭 [ sòng kū ]
谓哀哭而送葬。 唐 于鹄 《古挽歌》:“送哭谁家车,灵旛紫带长。”
吭唧 [ kēng jī ]
(一)、发出似哭非哭的声音。(二)、说话吞吞吐吐。
向隅独泣 [ xiàng yú dú qì ]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孤独,伤感
儿啼 [ ér tí ]
(一)、小孩啼哭。(二)、谓声似小孩啼哭。(三)、即儿啼帖。
狼号鬼叫 [ láng hào guǐ jiào ]
似鬼哭叫,如狼嚎叫。形容惨凄的哭声或悲凉的场景。
啜涕 [ chuò tì ]
哭泣。
泣哭 [ qì kū ]
哭泣。
啼笑姻缘 [ tí xiào yīn yuán ]
啼:哭姻缘:爱情,是说谈恋爱,有苦亦有甜,有哭亦有笑。
哭诉 [ kū sù ]
哭着诉说或控诉:她向大伙儿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助哭 [ zhù kū ]
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哭腔 [ kū qiāng ]
(一)、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二)、说话时带哭泣的声音。
擗踊号呼 [ pǐ yǒng hào hū ]
擗:以手拍击胸脯;踊:以足顿地;号:痛哭。拍胸跺脚,哀痛号哭。旧时多形容父母去世时子女的哀哭。
夜啼 [ yè tí ]
夜啼,中医病名。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啼号 [ tí háo ]
哭叫。
恸咷 [ tòng táo ]
痛哭。
洟涕 [ yí tì ]
哭泣。
抱头大哭 [ bào tóu dà kū ]
谓伤心或感动之极,彼此相抱大哭。亦作“抱头痛哭”
恸啕 [ tòng táo ]
痛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慟咷大哭,心中怀恨无限。”
全椒市哭 [ quán jiāo shì kū ]
全椒百姓爱戴孔弈,而皆哭之也。《渊监类函·县令三》:「孔弈为全椒令,以母疾去官,百姓哭送之,及弈卒,市皆哭。」
哭喊 [ kū hǎn ]
大声哭泣喊叫。如:「弟弟因要不到玩具,而在地上哭喊撒赖。」
跌家打事 [ diē jiā dǎ shì ]
摔砸家具。明周履靖《锦笺记·怨寡》:“小则哭哭啼啼,大则跌家打事。”
哭泣 [ kū qì ]
轻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