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蜈散 [ sān wú sàn ]
词素 [ cí sù ]
词的构成成分,是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语言单位,词根、前缀、后缀都是词素。有的词只包含一个词素,如“人、蜈蚣”等。有的…
虾姑 [ xiā gū ]
虾的一种。形似虾而扁,第二对胸肢特大,很像螳螂的前足。俗称螳螂虾。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虾姑状若蜈…
蝍蛆钳带 [ jí jū qián dài ]
蝍蛆,蜈蚣。相传岭南一带多大蛇,长数十丈,四处害人。当地居民于是蓄养蜈蚣,专门对抗蛇害。蜈蚣见蛇必纵身一跃,跳到蛇的…
托胎虫 [ tuō tāi chóng ]
蜒蚰的别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又 嶠岭 多蜈蚣,动长二三尺,螫人求死不得,然独畏托胎虫。多延行井干墙…
亡散 [ wáng sàn ]
(一)、逃散。(二)、指逃散的人。(三)、散失。
蜈蚣辫 [ wú gōng biàn ]
蜈蚣辫-定义 蜈蚣辫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曾流行过这个发型。还有的人把这种辫子叫做“蝎子辫”。蜈蚣辫-蜈蚣辫的…
布散 [ bù sàn ]
(一)、散布;传布。(二)、离散。(三)、分施。(四)、闲散自在。
罢散 [ bà sàn ]
(一)、遣散。(二)、谓结束。(三)、疲敝散漫。
播洒 [ bō sǎ ]
(一)、谓洒水喷地。(二)、传播;散布。(三)、犹散布。
行散 [ xíng sàn ]
(一)、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二)、泛指散步。(…
吹散 [ chuī sàn ]
(一)、吹之使散开。(二)、犹拆散。(三)、谓消弭事端。
散落 [ sàn luò ]
(一)、分散地往下落:花瓣散落了一地。(二)、分散;不集中:草原上散落着数不清的牛羊。(三)、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失…
散民 [ sàn mín ]
(一)、普通老百姓。(二)、离散之民。(三)、闲散无事之民。
散游 [ sàn yóu ]
(一)、亦作“散游”。四出交游。(二)、到处游逛。(三)、见“散游”。
漶漫 [ huàn màn ]
(一)、模糊不清。(二)、犹荒废。(三)、散乱;散漫。(四)、迷茫无际。
风散 [ fēng sàn ]
(一)、谓如风消散。《后汉书·刘陶传》:“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武关,北徙壶谷,冰解风散,唯恐在后。”(二)、风教…
嵇中散 [ jī zhōng sǎn ]
三国时嵇康,曾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参见「嵇康」条。
樟木散 [ zhāng mù sàn ]
一种上为细散,入牛黄、麝香令匀的别名三木节散的药品。
魄消魂散 [ pò xiāo hún sàn ]
魄消魂散 同“ 魂飞魄散 ”。《红楼梦》第三二回:“ 袭人 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散涣 [ sàn huàn ]
(一)、形容水四散而流。(二)、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三)、分布。
散离 [ sàn lí ]
分散;散失。《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后汉书·崔駰传》:“昔 大庭 尚矣,赫胥…
散马 [ sàn mǎ ]
(一)、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二)、太平天囯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
雨散风流 [ yǔ sàn fēng liú ]
雨散风流(雨散風流) 比喻离散。 清 方文 《送钱而介归檇李》诗:“余年二十游 嘉禾 , 禾 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
散附 [ sàn fù ]
零散归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