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胦 [ bó yāng ]
(一)、针灸穴位名。即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二)、谓脐,见《集韵·入没》。
脐上下五分穴 [ qí shàng xià wǔ fēn xué ]
肓原穴 [ huāng yuán xué ]
肓指心下隔上部位,肓之原是脏腑的原穴之一:指气海穴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即肚脐,这…
气海 [ qì hǎi ]
(一)、经络穴位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医宗金鉴·…
肚脐眼 [ dù qí yǎn ]
肚脐、脐,俗称肚脐眼,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肚脐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
蚁狮 [ yǐ shī ]
泛指脉翅目蛟蛉科昆虫的幼虫。腹部椭圆形,颜色灰暗,上覆棘刺,下颚状如鎌刀,坚强有力。常掘出深二点五至五公分、宽二点五…
颞顬 [ niè rú ]
(一)、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二)、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三)、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晋 皇甫谧《针灸甲…
胃经 [ wèi jīng ]
胃经:即足阳明胃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
奉节脐橙 [ fèng jié qí chéng ]
奉节脐橙fèng jiē qí chéng 基本简介 奉节脐橙一般为橙色或…
首窍阴 [ shǒu qiào yīn ]
首窍阴shǒu qiào yīn 经穴别名。见《圣济总录》。即头窍阴Touqiaoyin(GB11) …
药王神功 [ yào wáng shén gōng ]
气功名称之一。以下详细的介绍了操练改套气功时的几个关键,预备动作、从第一节分别描述到第七节,紧扣步骤里的呼吸、步伐、…
送饯 [ sòng jiàn ]
饯送,饯行。唐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下苑 经过劳相像,东门 送饯又差池。”元 乔吉《扬州梦》第三折…
寒冰真气 [ hán bīng zhēn qì ]
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所创掌法,可发出至阴至寒的真气。左冷禅与任我行比武时,以此功对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付吸星大…
走穴族 [ zǒu xué zú ]
走穴原是相声界用语,清末民初时相声演员所在表演场地被称为“穴口”,而到其他地方的穴口表演就被…
颅息 [ lú xī ]
颅息 lú xī 标准定位: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上的上、中1/3交点处。 取法:正坐或…
排毒生物钟 [ pái dú shēng wù zhōng ]
排毒生物钟是人体内各器官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各脏器具有在特定时间开合运行的规律,即为适宜排毒的时间,依照…
未一 [ wèi yī ]
(一)、亦作“未壹”。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晋 干宝《搜神记…
奇经八脉 [ qí jīng bā mài ]
人体上的八条经脉,分别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等。因其不拘于十二经脉,无表里配属五行干支,所以称为奇…
蜜蜡 [ mì là ]
(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
摧心掌 [ cuī xīn zhǎng ]
摧心掌cuī xīn zhǎng 达摩传摧心掌 (一) 净化入“空门”(此系达摩心法) (1)随便站立不 拘于形式,…
九阴心经 [ jiǔ yīn xīn jīng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
檐牙 [ yán yá ]
(一)、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 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縵迴,簷牙高啄。”一本作“檐牙”。宋 张元干《青玉案·燕赵端…
罗勒属 [ luó lè shǔ ]
拼音:luó lè shǔ 基本信息 罗勒属 属中文名:罗勒属 属拼音名:luolesh…
五彩鳗 [ wǔ cǎi mán ]
五彩鳗属亨科,有称彩鳗或管鼻鳝,原产于西太平洋,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及中国台湾的珊珊礁海域,是一种热带鳗类,可作为观赏…
青泥 [ qīng ní ]
(一)、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并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