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脣贩舌 [ gāo chún fàn shé ]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清黄宗羲《…
莽草膏 [ mǎng cǎo gāo ]
名称:莽草膏 别名:莽草膏 组成:莽草3分,牡丹半两,川椒1两,藜芦3分,芫花半两,川大黄1两,皂荚半两,附子3分。
退翳膏 [ tuì yì gāo ]
名称:退翳膏 别名:退翳膏 组成:蕤仁3分,升麻3分,连翘4分,防风4分,青皮4分,甘草5分,柴胡5分,当归身6分,…
蜜蜡 [ mì là ]
(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
鱼烛 [ yú zhú ]
(一)、人鱼膏做的烛。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葬始皇酈山……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唐王捧珪《日赋》:“荧…
息飨 [ xī xiǎng ]
谓年终农事既毕,举行蜡祭,饮宴老人,祭享神明。《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李善…
蜜烛 [ mì zhú ]
即蜡烛。《西京杂记》卷四:“ 闽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 宋 翁元龙 《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
蜡丸体 [ là wán tǐ ]
极小的楷书。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五:“惠鹅,当以蜡丸体临《黄庭经》为报。”
薄贴法 [ báo tiē fǎ ]
拼音: báo tiē fǎ 解释:薄贴法就是用膏药外贴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薄贴即为膏药之古…
膏脂 [ gāo zhī ]
(1).脂膏,油脂。 清 黄燮清 《秋日田家杂咏》:“君看穫稻时,粒粒膏脂香。”(2).犹言民脂民膏。 清 孙枝蔚 …
叹蜡 [ tàn là ]
语出《礼记·礼运》:“昔者 仲尼 与於蜡賔,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
甲乙膏 [ jiǎ yǐ gāo ]
唐 时 四川 的一种珍贵食品名。唐 冯贽《云仙杂记·甲乙膏》:“蜀 人二月好以豉杂黄牛肉为甲乙膏,非尊亲厚知不得而预…
蜡嘴 [ là zuǐ ]
亦作“蜡觜”。鸟名。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金陵 市有人豢蜡嘴鸟六:其四自能开箱啣面具,登小臺演剧,其一能识字…
蜡书 [ là shū ]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大历 元年,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令悉军讨之。…
寿山石 [ shòu shān shí ]
一种石料,质地致密,有蜡状光泽,灰色或黄色,产于福建闽侯的寿山,是制印章的名贵材料。
膏烛 [ gāo zhú ]
蜡烛。《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
膏晷 [ gāo guǐ ]
灯光与日影。犹晨夕。清 黄景仁《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诗之一:“君也交更深,经年共膏晷。”
衔化丸 [ xián huà wán ]
名称:衔化丸 组成:玄明粉2两,石膏(煅红,黄连煎汁淬,如此9次)2两,玄参2两,白硼砂4钱,薄荷叶4钱,黄柏4钱,…
金花茶 [ jīn huā chá ]
常绿小乔木。高2—6米。叶长圆形。花淡黄色至金黄色,具蜡质光泽;一般有7—8枚花瓣,可多达17枚。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
黄姑 [ huáng gū ]
(一)、牵牛星。《玉台新咏·歌辞之一》:“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吴兆宜 注引《岁时记》:“河鼓、黄姑,牵…
玉膏 [ yù gāo ]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鲸油 [ jīng yóu ]
将鲸的皮下脂肪煎熬提炼所得的油质。色淡黄,有腥味,可作润滑剂或加工制成肥皂、蜡烛等,用途很广。
浄鞭 [ jìng biān ]
古代帝王的一种仪仗,帝王驾临时,鸣之令人肃静。又称静鞭。用黄丝做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发出响声。
没药 [ mò yào ]
没药属植物的树胶脂,黄色至红棕色,芳香,用于牙膏、香料和药物,其性平、味苦,功能活血行瘀、止痛、生肌。
润唇膏 [ rùn chún gāo ]
拼音:rùn chún gāo 解释:润唇膏的主要作用是为双唇锁住水分提供屏障,它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