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诗歌 [ yùn lǜ shī gē ]
唱和 [ chàng hè ]
以原韵律答和他人的诗或词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换韵 [ huàn yùn ]
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
格律 [ gé lǜ ]
创作诗词所依照的格式和规则。如中国古典诗歌的律诗、绝句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
余韵绕梁 [ yú yùn rào liáng ]
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大韵 [ dà yùn ]
(一)、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谓诗一联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五言诗以“声”、“鸣”为韵,上九字便不能用“惊”、“…
新诗 [ xīn shī ]
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已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正在批判地继承古典诗歌和民…
五言试帖 [ wǔ yán shì tiě ]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
五言律诗 [ wǔ yán lǜ shī ]
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
拈韵 [ niān yùn ]
(一)、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韵”相对。(二)、指韵律。
音步 [ yīn bù ]
(一)、诗的韵律的基本单位:构成韵律的循环模式的一例:成格律单位的一组音节。(二)、一系列音律的任何一种的基本单位,…
分节歌 [ fēn jié gē ]
同一曲调配上多段歌词构成的歌曲。各段歌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大体相同。民歌和群众歌曲中最为常见。如《蓝花花》、《四季歌…
韵藻 [ yùn zǎo ]
有韵律的词语。多指诗词。
嫌韵 [ xián yùn ]
即出韵。格律诗中应该押韵的字越出规定的韵部。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
音格 [ yīn gé ]
指诗歌的格律。
进退格 [ jìn tuì gé ]
亦作“进退韵”。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故名。
声调谱 [ shēng diào pǔ ]
诗歌声律著作。
走韵 [ zǒu yùn ]
(一)、谓作诗不合韵律。(二)、走音,失调。(三)、见“走韵”。
依韵 [ yī yùn ]
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宋 刘攽 《贡父诗话》:“ 唐 诗赛和,有次韵(先后…
杂律诗 [ zá lǜ shī ]
各种格律的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絶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餘首,谓之‘杂律诗’。”
平仄 [ píng zè ]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仄仄平平 [ zè zè píng píng ]
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音韵 [ yīn yùn ]
(一)、指和谐的声音;诗文的音节韵律:音韵悠扬。(二)、指汉字字音的声、韵、调:音韵学。
覆窠体 [ fù kē tǐ ]
旧时对不拘韵律的通俗诗的戏称。
杂体诗 [ zá tǐ shī ]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