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 shí yí ]
(一)、拾取别人失落的东西:路不拾遗。(二)、补充别人著作中的缺漏:《本草纲目拾遗》。(三)、唐代谏官名。
本草纲目拾遗 [ běn cǎo gāng mù shí yí ]
东洋参 [ dōng yáng cān ]
指 日本 及 朝鲜 产的人参。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草》:“东洋参出 日本 ……又一种出 高丽 新罗 一带山…
瘄痘 [ cù dòu ]
疹子。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果·樱桃核》:“﹝樱桃核﹞发痲疹瘄痘,灭斑痕冻瘃。”
胡瓜 [ hú guā ]
即黄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种越瓜胡瓜法:四月中种之。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 明 李时珍 《…
仙遗粮 [ xiān yí liáng ]
草名。土茯苓之异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土茯苓》:「释名,土萆薢、刺猪苓、山猪粪、萆禹遗粮、仙遗粮。…
仲思枣 [ zhòng sī zǎo ]
枣的一种,又名仙枣。相传 北齐 时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故名。《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 唐 杜宝《大业拾遗录》:“二…
石兰 [ shí lán ]
(1).香草名。即山兰。兰草的一种。《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王逸 注:“石兰,香草。…
刺猪苓 [ cì zhū líng ]
草名。土茯苓之异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土茯苓》:「释名,土萆薢、刺猪苓、山猪粪。时珍曰:『昔禹行山…
井口边草 [ jǐng kǒu biān cǎo ]
(Pterismultifiba)植物名,水龙骨科(亦作羊齿科。)蕨属,常绿草本,多生于山麓石砌等处。根茎密生浓褐色…
遗沥 [ yí lì ]
1. 犹馀滴。 宋 文同 《芹叹》:“孤根抱生意,春泽守遗沥。”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既而车舆冠冕,往来…
巨胜 [ jù shèng ]
黑胡麻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胡麻……一名巨胜。”《参同契》卷上:“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唐 曹唐《黄初平…
松黄 [ sōng huáng ]
即松花。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诗:“崎嶇拾松黄,欲救齿髮弊。”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
隐鼠 [ yǐn shǔ ]
(1).鼹鼠的别称。以其穿地中而行,故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鼹鼠》。(2).即鼷鼠。一种小鼠。 鲁迅…
五味子 [ wǔ wèi zǐ ]
(1).中药名。因具五味而得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五味子》﹝释名﹞引 苏恭 曰::“五味,皮肉甘、酸,…
蜡子 [ là zǐ ]
(1).宝石的一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珍宝·蜡子》:“蜡子,出 南蕃 、 西蕃 ,性坚,有红蜡、紫蜡,亦有酒色…
附子 [ fù zǐ ]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掌状,如艾。秋月开花,若僧鞋,俗称僧鞋菊。叶茎有毒,根尤剧,含乌头碱,…
松毛 [ sōng máo ]
◎ 松毛 sōngmáo[pine tag] 干燥的松针详细解释松叶的别称。松叶如针,繁盛如毛,故称。…
抵忤 [ dǐ wǔ ]
亦作“ 抵午 ”。抵牾。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至於採摭经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畧,或有抵忤。” 唐 刘…
青木香 [ qīng mù xiāng ]
香名。又名蜜香,木香。可入药。《西京杂记》卷一:“赵飞燕 为皇后,其女弟在 昭阳殿,遗 飞燕 书曰:‘……含枝李,青…
黄羊 [ huáng yáng ]
1. 野生羊的一种。毛黄白色,腹下带黄色,故名。生活在草原和沙漠地带。《后汉书·阴识传》:“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
青芝 [ qīng zhī ]
一种贵重的中药材。相传生于 泰山 。又名龙芝。《神农本草经》卷一:“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
綫香 [ xiàn xiāng ]
(一)、用香料末制成的细长如线的香。明 叶盛《水东日记·于节庵遗事》:“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老残游记…
浸渐 [ jìn jiàn ]
(一)、谓渐变的过程。汉 王充《论衡·道虚》:“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二)、逐渐。宋 曾巩《菜园院…
郁金 [ yù jīn ]
(一)、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黄色,有香气。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