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山雀 [ lēi shān què ]
朱凤 [ zhū fèng ]
即朱雀。 北周 庾信 《齐王进赤雀表》:“﹝ 文谷林 ﹞获一赤雀,光同朱凤,色类丹乌。” 唐 杜甫 《朱凤行》:“君…
山铭 [ shān míng ]
指勒石山上的铭文。
褐冠山雀 [ hè guān shān què ]
拼音:hè guàn shān què 解释:褐冠山雀(学名:Parus …
勒马悬崖 [ lè mǎ xuán yá ]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白冠攀雀 [ bái guān pān què ]
拼音:bái guàn pān què 解释:白冠攀雀(学名:Remiz …
涿涂山 [ zhuō tú shān ]
山名。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车车尔勒格 南部。
鹳雀楼 [ guàn què lóu ]
唐 代 河中府 的名胜。原在 山西 蒲州府 西南(今 永济县 ),前瞻 中条山 ,下瞰 大河 。因常有鹳雀栖息,故名…
芦山县组 [ lú shān xiàn zǔ ]
是四川芦山县西北7km苗溪茶场—雅雀口剖面,在1976年时,被四川二区测队命名为芦山组。
山系 [ shān xì ]
同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走向分布规律的多条山脉的总称。如科迪勒拉山系。
背竈 [ bèi zào ]
鹳的别名。《广雅·释鸟》:“背灶,雚雀也。”《诗·豳风·东山》“鸛鸣于垤” 三国 吴 陆玑 疏:“鸛,鸛雀也。似鸿而…
背灶 [ bèi zào ]
鹳的别名。《广雅·释鸟》:“背灶,雚雀也。”《诗·豳风·东山》“鸛鸣于垤”三国 吴 陆玑 疏:“鸛,鸛雀也。似鸿而大…
期战 [ qī zhàn ]
犹会战。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失》:“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
刺山 [ cì shān ]
旧传 甘肃 敦煌 东南一百三十里有 悬泉水,出 龙勒山 腹。
肥啾 [ féi jiū ]
学名是银喉长尾山雀黄色的绒毛,橙色的喙,身体圆滚滚的。
勒姐 [ lè jiě ]
汉 时 羌 族之一部。《后汉书·耿恭传》:“ 勒姐 、 烧何羌 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 恭 降。” 李贤 注:“姐音紫…
燕然山 [ yàn rán shān ]
东汉 窦宪 领兵大破 北匈奴 刻石勒功之处。亦借指边塞。 唐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诗:“请缨不繫 越 ,…
疏勒 [ shū lè ]
古 西域 诸国之一。王莽 时称 世善,唐 名 佉沙。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一带。其治 疏勒城,即今 疏勒县。…
白日 [ bái rì ]
白天太阳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泛指时光浪费白日
备固 [ bèi gù ]
设防坚固。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陵兵也。”
菴罗 [ ān luó ]
即菴摩勒。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羡 灵鷲 之名山,企坚固之贞林,希菴罗之芳园。”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
刺花 [ cì huā ]
木名。蔷薇之异名。刺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营实墙靡》:「释名,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时珍曰…
传节 [ chuán jié ]
古代的通行凭证。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夜退以明简,夜敬以传节。”
刻勳 [ kè xūn ]
记其勳功于石也。汉、王襃〈上庸公陆腾勒功碑〉:「封山刊石,镌铭刻勳。」
舌簧 [ shé huáng ]
巧舌。语出《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许地山《空山灵雨·春底林野》:“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