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墓 [ lǐ zì chéng mù ]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
皇陵 [ huáng líng ]
皇帝或皇室成员的陵墓。《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高迎祥 、 张献忠 ﹞乘胜陷 凤阳 ,焚皇陵。” 曹禺 《王昭…
茔记 [ yíng jì ]
墓志的一种。 清 王芑孙 《碑版广例·茔记兆记之例》:“ 汉 魏 以来,有墓碑,有墓誌,无塋记之名……塋记立名,自 …
李时珍墓 [ lǐ shí zhēn mù ]
李时珍墓lǐ shí zhēn mù 李时珍墓在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为全国重点文…
下自成行 [ xià zì chéng xīng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惭怅 [ cán chàng ]
羞愧惆怅。 宋 程颢 《李寺丞墓志铭》:“惟偶为 仲通 所责,则其人必惭悵累日,痛自飭励。”
谳驳 [ yàn bó ]
审理案件,驳正是非。 明 李东阳 《刘公墓志铭》:“其为大理在 天顺 、 成化 间,讞驳详慎。”
楸桁 [ qiū héng ]
排成直行的楸树。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楸桁夹路,碑石书年,百代之后,南阳 之阡。”
闯王 [ chuǎng wáng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李自成的称号。高迎祥先称闯王,牺牲后,起义军又推李自成为闯王。
李下无蹊 [ lǐ xià wú qī ]
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时借李(李树)、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
真娘墓 [ zhēn niáng mù ]
亦作“真孃墓”。在今 江苏 苏州市 虎丘 西。唐 白居易《真娘墓》诗:“真娘 墓,虎丘 道;不识 真娘 镜中面,唯见…
见头角 [ jiàn tóu jiǎo ]
比喻显露才智。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元从 [ yuán cóng ]
自始即相随从的人。《魏书·李栗传》:“初随 太祖 幸 贺兰部,在元从二十一人中。”唐 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伏击战 [ fú jī zhàn ]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这次 李自成 伏击战虽然获得成功……但…
打富济贫 [ dǎ fù jì pín ]
打劫富豪,财主的财物,救济贫困的人 (李自成)在 商洛山中打富济贫,笼络人心,故山中军事机密不易探明。—…
隐名埋姓 [ yǐn míng mái xìng ]
隐名埋姓(隱名埋姓) 同“ 隐姓埋名 ”。 元 李爱山 《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姚…
李自成之乱 [ lǐ zì chéng zhī luàn ]
目录1 经历2 清兵入关3 关键字4 出处 经历李自成之乱(The Rebellion of Li Zicheng)…
寿冢 [ shòu zhǒng ]
生时所建之墓。《后汉书·宦者传·侯览》:“又预作寿冢,石椁双闕,高廡百尺。” 李贤 注:“生而自为冢为寿冢。”《南史…
外累 [ wài lèi ]
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未若捐外累,肆志养浩然。” 唐 …
耐实 [ nài shí ]
谓牢固。宋 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又四年,党论渐止,提点 成都路 刑狱。造 李冰 石堰、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
桃李不言 [ táo lǐ bù yán ]
[释义]《史记·李将军列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
梁山伯与祝英台 [ liáng shān bó yǔ zhù yīng tái ]
戏曲传统剧目。叙祝英台女扮男装在杭州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回家前,托言为妹作媒而自许终身。祝父将英台许配马文才…
背锅 [ bèi guō ]
方言。驼背。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自幼讨饭,给地主放羊、放牛,大了给财主扛长工,种地,累成背锅。”
李闯 [ lǐ chuǎng ]
指 明 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 。 蔡东藩 《明史演义》第九八回:“ 李闯 为乱十餘年,忽盛忽衰。”
欿视 [ kǎn shì ]
对自己不满意,认为不足。语本《孟子·尽心上》:“如其自视欿然。” 明 李东阳 《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
【词语拼音】lǐ zì chéng mù
【词语解释】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详细解释 基本概况 李自成墓座落在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清末有俗语:“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 1928年,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此凭吊,以高六尺、宽二尺, 厚四寸,上镌楷书“李自成之墓”石碑更换原碑。 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李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据当年参与培修的罗雄飞介绍:在50年代召开民间文学创作会时,有一姓王的农民说,李自成是由他们王姓人安葬的。 李自成墓拱桥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边缘,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块石护拦,墓葬位于石基中央,高约1.5米,全为块石结构。墓顶竖2.5米高石碑,呈棱台形,阴刻郭沐若亲笔所题“李自成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志;左刻时任省委书记王任重题词:“李自成是一位农民革命的伟大领袖”;右刻时任县长李仲秋撰“李自成之墓记”;后则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异草相依。 1971年,湖北发电机厂在此处建厂,遂将墓依原样向东迁徙300米。工人在墓周植树,维护修缮。 1991年因大雨,山体滑坡,墓遂倒毁。 1996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再度策划培修李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于九宫园艺场内,依原式样扩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广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县委书记熊传经,县长阮英梓撰“重修李自成墓记”。 景点介绍 李自成墓位于九宫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