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 lùn héng ]
拼音:lùn héng 概述 论衡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衡短论长 [ héng duǎn lùn cháng ]
héng duǎn lùn cháng 衡短论长(衡短論長)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申郑》…
乱龙 [ luàn lóng ]
《论衡》篇名。
刺孟 [ cì mèng ]
《论衡》篇名。
别通 [ bié tōng ]
《论衡》之篇名。
三教论衡 [ sān jiào lùn héng ]
国故论衡 [ guó gù lùn héng ]
诠量 [ quán liàng ]
评论衡量。詮,通“銓”。
诠度 [ quán dù ]
评论衡量。詮,通“銓”。
成败论人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铨品 [ quán pǐn ]
(一)、衡量评论。(二)、犹选拔。
练素 [ liàn sù ]
译为,选自王充《论衡·累害》。
掊斗折衡 [ pǒu dǒu zhé héng ]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箸论 [ zhù lùn ]
著作,论述。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前世箸论在诸子,未有率尔持辩者也。”
呴吁 [ hǒu yù ]
怒吼;大叫。 汉 王充 《论衡·雷虚》:“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汉 王充 《论衡·雷虚》:“人性怒则…
抗论 [ kàng lùn ]
(一)、立论。(二)、大声争论。(三)、相对晤谈。(四)、谓在言论上相抗衡。(五)、抗议。
街谈巷议 [ jiē tán xiàng yì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指摘)臧否(评论)。” 议:议论。
阳效 [ yáng xiào ]
表面的功効。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
偶会 [ ǒu huì ]
1.偶然相会。汉、王充《论衡·遭虎》:「天道偶会。」
晏暘 [ yàn yáng ]
晴朗。 汉 王充 《论衡·佚文》:“天晏暘者,星辰晓烂。”
盈室 [ yíng shì ]
满室。《文选.陆机.辩亡论》:「谟臣盈室,武将连衡。」
一步一鬼 [ yī bù yī guǐ ]
一步一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如人死輒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本谓鬼很多,后为疑心生暗鬼之意。 清 王…
修坛 [ xiū tán ]
浩坛也。汉、王充《论衡·明雩》:「修坛设位,敬恭祈求。」
羸臞 [ léi qú ]
犹羸癯。 汉 王充 《论衡·语增》:“ 紂 虽未死,宜羸臞矣。”
荴露 [ fū lù ]
敷陈表露。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吾文未集於简札之上,藏於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及出荴露,犹玉剖珠出乎!” …
【词语拼音】lùn héng
【词语解释】 拼音:lùn héng 概述 论衡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天人感应"的要旨就是"天帝"有意识的创造了人,并为人生了"五谷万物";有意识地生下帝王来统治万民,并立下统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