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猪栗 [ bái zhū lì ]
白猪栗,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Zhū Lì简介:【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
白猪栗根 [ bái zhū lì gēn ]
白猪栗根,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Zhū Lì Gēn简介:【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
栗冈砚 [ lì gāng yàn ]
砚之一种。 唐 李白 《殷十一赠栗冈砚》诗:“ 殷侯 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白豪 [ bái háo ]
白色的豪猪。
白猪鼻孔 [ bái zhū bí kǒng ]
白猪鼻孔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
刺猪苓 [ cì zhū líng ]
草名。土茯苓之异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土茯苓》:「释名,土萆薢、刺猪苓、山猪粪。时珍曰:『昔禹行山…
豪彘 [ háo zhì ]
即豪猪。《山海经·西山经》:“﹝ 竹山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参见“ 豪猪 ”。
猪皮 [ zhū pí ]
拼音:zhū pí 解释:猪皮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肉制品原料。以猪皮为原料加工成的皮花肉、皮冻、火腿…
猪胰 [ zhū yí ]
(1).猪胰脏制的熟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
桃花太阳 [ táo huā tài yáng ]
艳阳春光。周立波《艾嫂子》:“这时候,从猪舍的门框里,伸出一个花白头发的头来,大声地问:‘猪放不放?’‘放,这样好的…
指猪骂狗 [ zhǐ zhū mà gǒu ]
指猪骂狗(指猪駡狗) 犹指桑骂槐。《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駡狗,欺侮俺娘儿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
东北民猪 [ dōng běi mín zhū ]
东北民猪 - 概述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种类型。目前…
蹄甲多肽 [ tí jiǎ duō tài ]
本品主要成份为猪蹄甲提取物,是角蛋白部分水解生成的多肽。
豪鱼 [ háo yú ]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鱼。《山海经·中山经》:“﹝ 渠猪之山 ﹞ 渠猪之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 河 ,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鮪,…
真白 [ zhēn bái ]
纯白色。 北周 庾信 《咏园花》诗:“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
黄玉 [ huáng yù ]
1. 黄色的玉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衣黄衣,服黄玉。”《宋书·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按,…
白截肪 [ bái jié fáng ]
美玉名。 清 赵之谦 《勇庐闲诘》:“玉之属:白截肪、黄蒸栗,所共知也……或改古玉琫为之,尤奇丽。”
花栗鼠 [ huā lì shǔ ]
分 类 啮齿目松鼠科 产 地 亚洲东北部、韩国、日本北海道 体 重 大约都在100公克 寿 命 平均5~10年 习 …
墨猪 [ mò zhū ]
(一)、见“墨猪”。(二)、亦作“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
栗里 [ lì lǐ ]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晋 陶潜 曾居于此。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尝往 庐山 , 弘…
沙壅 [ shā yōng ]
广东 食品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食语·茶素》:“以糯米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煮之,名沙壅。”
梅花鹿 [ méi huā lù ]
鹿的一种,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冬季毛变成棕黄色,白斑变得不明显。四肢细而强壮,善跑。雄鹿有角,初生的角叫鹿茸,…
胰酶 [ yí méi ]
自猪胰中提取的多种酶的混合物,主要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
黄栗留 [ huáng lì liú ]
亦作“黄鸝留”。即黄鹂。《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三国 吴 陆玑 疏:“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
金银酥卷 [ jīn yín sū juàn ]
一道美食,营养丰富,主要原料是富强粉(一)、4千克,冻猪油600克,白糖250克,鸡蛋3个。
【词语拼音】bái zhū lì
【词语解释】白猪栗,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Zhū Lì简介:【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晒干。详细解释【原形态】常绿乔木,高20-25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幼枝无毛,有时有粉白色鳞秕。叶互生;叶柄长1.5-2.5cm;叶片硬革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3.5-9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疏生锯齿或波状齿,无毛,下面幼时被黄棕色鳞秕,老时被银灰色或灰白色紧贴的蜡层,叶面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侧脉6-9对,支脉较明显。花单性,雄花序常呈圆锥状,轴密生黄褐色鳞秕;雌花单朵生于苞内。果序长8-15cm,每壳斗具1果;壳斗宽卵形至近球形,常有短柄,顶端破裂,连刺直径1.5-2cm,高1.2-1.8cm,熟时2瓣裂,刺常基部连生成3-5刺环,刺长3-6mm,稀达1cm,壳斗壁可见;坚果宽卵形至球形,直径1-1.5m,高1-1.4m,顶部疏被平伏毛,果脐小于坚果底部。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1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或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功能主治】宁心益肾。主心悸;耳鸣;腰痛【用法用量】内服:研末,糖水送服,30-60g。【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