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恤民 [ wèi tiān xù mín ]
畏天恤民 见“ 畏天爱民 ”。
畏天爱民 [ wèi tiān ài mín ]
畏天爱民(畏天愛民) 敬畏上天,爱怜下民。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三:“祖宗畏天爱民,子孙皆当取法。”亦作“ 畏天…
儆畏 [ jǐng wèi ]
警惕和畏惧;戒惧。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尤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天变不足畏 [ tiān biàn bù zú wèi ]
天变不足畏,是一种唯物主义天道观,天变不足畏,是“三不足”中的一条。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顺天恤民 [ shùn tiān xù mín ]
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恤民 [ xù mín ]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
三不足畏 [ sān bù zú wèi ]
宋王安石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清钱谦益…
营恤 [ yíng xù ]
见“ 营恤 ”。亦作“ 营卹 ”。救济;抚恤。《后汉书·庞参传》:“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晋书·儒林传·杜…
可畏 [ kě wèi ]
(一)、令人畏惧。《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颖达 疏:“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左传·文公七年》“夏…
天戒 [ tiān jiè ]
(1).谓上天给予的儆戒。《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后汉书·天文志上》:…
污暴 [ wū bào ]
亦作“汙暴”。污滥暴虐。《明史·谢铎传》:“飭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
汙暴 [ wū bào ]
亦作“污暴”。污滥暴虐。《明史·谢铎传》:“飭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锅夥 [ guō huǒ ]
指旧时 天津 同居共食的无赖游民。清 张焘《津门杂记·混星子》:“天津 土棍之多,甲於各省。有等市井无赖游民,同居伙…
征剿 [ zhēng jiǎo ]
犹征讨。《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元 朝不能征剿,只得定议招抚。”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苏福省减赋诏》:“朕又念前时…
刚吐 [ gāng tǔ ]
谓不畏强暴。语出《诗·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唐 司空图《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一:“强欺自天禀,…
王吏 [ wáng lì ]
天子或国君的官吏。《左传·昭公三十年》:“王吏不讨,恤所无也。”《商君书·徕民》:“臣窃以为王吏之明为过见。”宋 谢…
等日 [ děng rì ]
待来日;过些日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议决,今天不给他戴高帽子。因为今天给他戴过了,这劣绅横了…
视民如伤 [ shì mín rú shāng ]
视民如伤(視民如傷)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
侵欲 [ qīn yù ]
侵吞贪求的欲望。《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畏慕 [ wèi mù ]
(一)、畏惧和羡慕。《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孔 传:“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二)、…
威狱 [ wēi yù ]
牢狱。《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汉书·刑法志》:“故曰先王立礼,‘则天之…
罢民 [ bà mín ]
(一)、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
省风 [ shěng fēng ]
视察民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唐 陈鸿《长恨歌传》:“﹝上﹞时省风九州,…
铁脚诡寄 [ tiě jiǎo guǐ jì ]
指明代浙江富民为逃避徭役而将田产假托在亲邻、佃仆名下的一种手段。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民风》:“先是命户部覈实天下土…
参和 [ cān hé ]
三者合一。《左传·襄公七年》:“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 晋 陆云 《赠顾尚书》诗:“五岳降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