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炉作灶 [ qǐ lú zuò zào ]
释义 义参「另起炉灶」。见「另起炉灶」条。
炼铁炉 [ liàn tiě lú ]
即高炉。从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
渣坑 [ zhā kēng ]
承接炉渣的坑(如炉子下面的坑)
炉香 [ lú xiāng ]
(一)、熏炉里的香气。(二)、香炉里的香。
茶炉 [ chá lú ]
烧开水的小火炉或锅炉,有的地区也指供应或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烧茶炉。
炉箅子 [ lú bì zi ]
炉膛和炉底之间承煤漏灰的铁屉子。
烘炉 [ hōng lú ]
火炉。烘焙、加热或干燥用的砖石炉灶。
毡炉 [ zhān lú ]
亦作“氊炉”。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灰坑 [ huī kēng ]
容纳灰的坑,尤指炉格下容炉灰的坑
红炉 [ hóng lú ]
(一)、烧得很旺的火炉。(二)、今亦指打铁炉。
打煸炉 [ dǎ biān lú ]
“打煸炉”,或“打边炉”,就是粤语“吃火锅”的意思。
立马追镫 [ lì mǎ zhuī dèng ]
极言火速。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烟囱吐豪气,炉心滚热浪,平炉王立马追镫要出钢。”
炎炉 [ yán lú ]
(一)、使炉火炽烈。(二)、炽热的火炉。亦用作刑具。
炉温 [ lú wēn ]
炉火燃烧的温度。多指冶炼炉中的温度。
炉算子 [ lú suàn zǐ ]
炉膛和炉底之间承负燃料通风漏灰的铁屉子。
回炉 [ huí lú ]
(一)、重新熔化(金属):废铁回炉。回炉重造。落榜考生回炉补课。(二)、重新烘烤(烧饼之类)。
炉峰 [ lú fēng ]
(一)、江西省庐山香炉峰的省称。(二)、鑪峯:炉峰。
炉橐 [ lú tuó ]
(一)、冶炉与风箱。(二)、指冶炉旁吹火令炽的风箱。
烽炉子 [ fēng lú zi ]
指状如烽火的炉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风炉子以週遶通风也,一説形象烽火,名烽炉子。”
提炉 [ tí lú ]
(一)、有提梁的香炉。(二)、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
炉先生 [ lú xiān shēng ]
炉甘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炉甘石》。
洪炉 [ hóng lú ]
大炉子。多比喻能陶冶人、锻炼人的环境:革命的洪炉。
炉锤 [ lú chuí ]
(一)、亦作“炉鎚”。亦作“鑪槌”。(二)、指冶炼工业。(三)、见“炉锤”。
灰炉 [ huī lú ]
火炉。
烓灶 [ wēi zào ]
风炉。
【词语拼音】yōng lú
【词语解释】围炉取暖。 宋 陆游 《冬夜炉边小饮》诗:“拥炉可使曲身直,饮酒能回槁面红。” 宋 王銍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诗成火暖夜堂深,拥炉细与山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