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 [ dǐng zú sān fēn ]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想 汉 家天下,鼎足三分…
鼎分三足 [ dǐng fēn sān zú ]
dǐng fēn sān zú 鼎分三足 见“ 鼎足三分 ”。
三分鼎足 [ sān fēn dǐng zú ]
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鼎分 [ dǐng fēn ]
犹鼎足三分。
三分鼎立 [ sān fēn dǐng lì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鼎足 [ dǐng zú ]
鼎有三条腿,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通“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鼎足而居 [ dǐng zú ér jū ]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足鼎 [ sān zú dǐng ]
(一)、三足之鼎。古为国家之重器。(二)、如鼎之三足。
台铉 [ tái xuàn ]
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鼎趾 [ dǐng zhǐ ]
鼎之三足。
分鼎 [ fēn dǐng ]
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
染指于鼎 [ rǎn zhǐ yú dǐng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鼎峙 [ dǐng zhì ]
三方对立。鼎有三足,故名。《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 峙(zhì)。
鼎脚 [ dǐng jiǎo ]
鼎之三足。谓三方并峙。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三个村正好成了一个鼎脚。”
瓦鬲 [ wǎ gé ]
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调和鼎鼐 [ tiáo hé dǐng nài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朱德 《…
铛脚刺史 [ chēng jiǎo cì shǐ ]
唐薛大鼎、郑德本和贾敦颐,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鐺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旧唐书·良吏传上…
鼎足对 [ dǐng zú duì ]
人们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乳鼎 [ rǔ dǐng ]
饰有乳形花纹之鼎。清、王杰《西清续监·周乳鼎》:「高三寸六分,深二寸七分,两耳在旁,口径六寸五分,腹围二尺五分,重三…
槐鼎 [ huái dǐng ]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
台鼎 [ tái dǐng ]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方鼎 [ fāng dǐng ]
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
牛鼎 [ niú dǐng ]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
鼎立 [ dǐng lì ]
(1).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