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至病所 [ qì zhì bìng suǒ ]
针灸学术语,这里所谓的气指经气而言,即针下的得气感应。
气痛 [ qì tòng ]
气痛为病证名。指气滞三焦所致的疼痛。
痰厥 [ tán jué ]
中医病症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
口糜 [ kǒu mí ]
(一)、中医病症名。口舌糜烂。脏腑积热所致。(二)、中医病症名。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糜点如细碎饭粒,色白不痛,甚至弥漫…
积冷 [ jī lěng ]
中医谓寒冷郁结不散。《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妇人杂病》:“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絶,至有歷年,血…
色候 [ sè hòu ]
病人的气色和所反映的症状。
五脏郁证 [ wǔ zàng yù zhèng ]
是脏腑本气郁结所致的病证。
胃咳 [ wèi hāi ]
病名,是指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
脱气 [ tuō qì ]
(一)、泄气;没有本事。(二)、病名。中医谓元气耗损所致。
气迫 [ qì pò ]
运气学说中,时令已到而相应的气候未到,就称为不及,不及则已所胜之气因无制约而妄行,所生之气因无所养而受病,所不胜之气…
春温 [ chūn wēn ]
(一)、(二)、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三)、新…
四日市哮喘 [ sì rì shì xiào chuǎn ]
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首先发生在日本的四日市而得名。由硫氧化物、烟尘、粉尘等污染大气所致。以阻塞性呼吸道疾病为特征,包…
时气病 [ shí qi bìng ]
又名时行病、时令病。指感冒四时不正之气所致的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瘟疫等。
夭疫 [ yāo yì ]
因疫病而夭折。《史记·历书》:“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
暑病 [ shǔ bìng ]
中医指感受暑热邪气所生的疾病。 清 杜濬 《同心念一老歌》:“岂独二物性所爱,日来暑病都除根。”英文翻译1.summ…
彊直 [ qiáng zhí ]
亦作“强直”。僵硬不能随意转动屈伸。彊,通“僵”。《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五运六气 [ wǔ yùn liù qì ]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
微脉 [ wēi mài ]
(一)、细小的水脉。(二)、中医学名词。脉象的一种。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至数不明。由气血虚衰所致。多见于休…
营气 [ yíng qì ]
中医指人体中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经·营气》:“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
血枯 [ xuè kū ]
中医病名。《素问·腹中论》:“有病胷脇支满者,妨於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
虚损 [ xū sǔn ]
(一)、空虚、毁坏。(二)、中医病证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或病后失调等,所引起的阴阳、气血、脏腑虚亏。
一阴生 [ yī yīn shēng ]
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腄腄 [ hóu hóu ]
谓肌肤发硬和瘢胝状。《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肾脉﹞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已下至小腹肿肿然,上至胃腕,死不…
风蹶 [ fēng juě ]
指外界风、寒、湿气侵入体内,逆行于上所致的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 病,召臣 意 诊其脉,曰:‘风蹶胸…
障气 [ zhàng qì ]
即瘴气。障,通“ 瘴 ”。《淮南子·墬形训》:“障气多喑,风气多聋。”《魏书·司马叡传》:“地既暑湿,多有肿泄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