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竿 [ pāi gān ]
(1).古时战具名。置于兵车、战舰上,利用杠杆和滑车,遥掷石块、钉板、火种等物以打击敌方。《隋书·杨素传》:“ 素 …
拍舰 [ pāi jiàn ]
古时一种攻击型的战舰。设有拍竿,可以遥击敌舰。
拍车 [ pāi chē ]
古时设有拍竿的战车。可以投石或抛掷火种攻击敌方。
透空 [ tòu kōng ]
犹凌空。《隋书·沉光传》:“ 光 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繫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
一竹竿打到底 [ yī zhú gān dǎ dào dǐ ]
一竹竿打到底 一直到底。常喻夫妻原配,白头偕老。《水浒传》第四五回:“我爹娘当初把我嫁 王押司 ,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
修竿 [ xiū gān ]
长竿也。与修竿同。
斩木为兵 [ zhǎn mù wéi bīng ]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
拈竿 [ niān gān ]
即黏竿。粘鸟的捕鸟竿。
揭竿 [ jiē gān ]
(一)、举竿;持竿。(二)、特指武装暴动。(三)、竖立旗竿。
竿首 [ gān shǒu ]
(一)、竹竿顶端。(二)、用竿悬首。
抚案 [ fǔ àn ]
(一)、谓用手指按着节拍。《楚辞·招魂》:“二八齐容,起 郑 舞些。袵若交竿,抚案下些。”朱熹 集注:“抚案下者,以…
鲇鱼上竿 [ nián yú shàng gān ]
鲇鱼上竿(鮎魚上竿) 同“鯰鱼上竹竿”。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老人家益贫而官益拙,鮎鱼上竿,可笑可悯。”
文竿 [ wén gān ]
以翠羽为饰之竿。《文选·班固<西都赋>》:“揄文竿,出比目。” 李善 注:“文竿,竿以翠羽为文饰也。” 明 刘基 《…
黐竿 [ chī gān ]
竿头布黐用以粘鸟的竿子。
日已三竿 [ rì yǐ sān gān ]
日已三竿 同“ 日上三竿 ”。 明 王錂 《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百尺竿 [ bǎi chǐ gān ]
(一)、古代表演杂技用的长竿。(二)、高的旗竿。
斩竿 [ zhǎn gān ]
“斩木揭竿”的省称。清 侯方域《太子丹论》:“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参见“斩木揭竿”。
篙竿 [ gāo gān ]
◎ 篙竿,篙杆 gāogān,gāogān[punt-pole] 〈方〉∶撑船的竹竿详细解释撑船的竹竿。 宋 苏轼 …
险竿 [ xiǎn gān ]
杂技名。爬上高竿,并在高竿上做各种杂技表演。
竿头日上 [ gān tóu rì shàng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渔竹 [ yú zhú ]
钓竿。
竿旄 [ gān máo ]
揭旄于竿,以招贤者。引申为礼贤。《左传·定公九年》:“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孔子家语·好生》:“竿旄之忠告至矣…
寻橦 [ xún tóng ]
古代百戏之一。橦,竿。据现存 汉 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
缘竿伎 [ yuán gān jì ]
见“缘竿”。
缘竿戏 [ yuán gān xì ]
见“缘竿”。
【词语拼音】pāi gān
【词语解释】(1).古时战具名。置于兵车、战舰上,利用杠杆和滑车,遥掷石块、钉板、火种等物以打击敌方。《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餘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拍竿之制,施於楼船,上置巨石,轆轤贯焉,层楼百尺,六竿相联,壮士数百,层环其巔,发之碎敌,熊羆莫前。”(2).缘竿,爬竿。《隋书·沉光传》:“初建 禪定寺 ,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适遇绳絶,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 光 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 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