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诈 [ suō zhà ]
教唆哄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如此,则捕壮不敢隐瞒唆诈,其受害者亦鲜矣。”
吓阻 [ hè zǔ ]
使人害怕而停止某种行为或言语。如:「公权力不张,即使是再多的刑罚,也无法吓阻犯罪。」
暴力犯罪 [ bào lì fàn zuì ]
以原始攻击性格为内容,对人或物的破坏行为,成为刑罚上的犯罪方法。例如对人的攻击,有杀人、伤害、强奸、妨害自由等;对物…
嚇阻 [ hè zǔ ]
使人害怕而停止某种行为或言语。如:「公权力不张,即使是再多的刑罚,也无法吓阻犯罪。」
刑讯逼供 [ xíng xùn bī gòng ]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肉体或精神,以获取其供述的一种极恶劣的审讯方法。中国刑事诉讼…
忌害 [ jì hài ]
妒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晋书·李势载记》:“﹝…
高等法院 [ gāo děng fǎ yuàn ]
审理由地方法院上诉案件,及内乱、外患和妨害国交之刑事第一审诉案件的司法机关。缩称为「高院」。
量刑 [ liàng xíng ]
法院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以及认罪的表现,依法判处一定的刑罚。
伪造文书 [ wèi zào wén shū ]
刑法上指图利他人或自己、损害公众或他人利益而假造文书、货币、公(私)印文、有价证券及栈(仓)单等。
锻钳 [ duàn qián ]
制造刑具。谓准备陷人于法。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国破家残,不思拯救,锻钳结网,毒害忠良,是何心也。”
防卫过当 [ fáng wèi guò dāng ]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
正当防卫 [ zhèng dàng fáng wèi ]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对…
假释 [ jiǎ shì ]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予以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
忆黄犬 [ yì huáng quǎn ]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缓刑 [ huǎn xíng ]
按法律规定暂不执行刑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犯罪人接受考验的刑罚宣告制度。…
午岁 [ wǔ suì ]
干支纪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属马,即马年。《魏书·崔浩传》:“今兹害气在 扬州,不宜先举兵,一也;午岁自刑,先…
偶语弃市 [ ǒu yǔ qì shì ]
偶语:二人相对私语;弃市:古刑罚,将犯人处死后将尸体暴露于街头示众。指在封建暴政下,人们相聚谈话就会被杀害。
以刑致刑 [ yǐ xíng zhì xíng ]
以刑致刑 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
鞭背 [ biān bèi ]
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新唐书·刑法…
割喉 [ gē hóu ]
形容人自杀或他杀的一种残害方式,是古代的一种刑,是用刀具割断喉咙部位的气管和动脉而产生的死亡状态。
讲处 [ jiǎng chù ]
讲情调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勾串匪人,多方吓诈,从中又为讲处,央求问官圆融详覆,似此良民受害…
弭灾 [ mǐ zāi ]
消除灾害。《西游记》第十六回:“不去弭灾,反行助虐。”《明史·刘子勃传》:“十六年秋,类报灾异,请‘缓赋省刑,亦弭灾…
刑种 [ xíng zhǒng ]
刑罚种类的简称。中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
鸠毒 [ jiū dú ]
鸩毒:毒酒,毒害,谋害多所鸩毒。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常…
六害 [ liù hài ]
阴阳家之说。谓年、月、日之辰皆有六合,与六合相冲之辰亦有六,是为六害。如正月建寅,与亥合,与巳则冲,故寅与巳为害;二…
【词语拼音】xíng hài
【词语解释】星相术语。三刑六害的合称。三刑: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则凶。六害:谓与六合相冲之辰。如正月建寅,与亥合而巳冲之,故寅与巳害。二月建卯与戌合而辰冲之,故卯与辰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