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 [ hán yī ]
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就居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送寒衣 [ sòng hán yī ]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
寒衣节 [ hán yī jié ]
寒衣节 - 简介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
衣取蔽寒 [ yī qǔ bì hán ]
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取,选取,采用。蔽,遮往。
寒不择衣 [ hán bù zé yī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受冻时,无论衣物的好坏,皆穿上身。比喻迫切需要时,无暇加以选择。水浒传˙第三回:自古有几般:…
寒服 [ hán fú ]
御寒的衣服。
冬服 [ dōng fú ]
冬季御寒的衣服。
霜砧 [ shuāng zhēn ]
寒秋时捣衣的砧声。
冬衣 [ dōng yī ]
冬季穿的御寒的衣服。
防寒 [ fáng hán ]
防御寒冷;防备寒冷的侵害:穿件棉衣,可以防寒。采取防寒措施,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秋衣 [ qiū yī ]
(一)、秋日所穿的衣服。(二)、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
耍单儿 [ shuǎ dān ér ]
〈方〉指天气寒冷衣服穿得单薄。
捂春晾秋 [ wǔ chūn liàng qiū ]
春季回暖不稳,变化无常,衣服要迟点脱,以防受寒;而秋季添衣服要晚点,以增强人们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保暖 [ bǎo nuǎn ]
保持温度,通常指不让外部的寒气侵入:保暖御寒。保暖内衣。
風裘 [ fēng qiú ]
挡风的皮衣。金 周昂《寒林七贤》诗:“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
夜送寒衣 [ yè sòng hán yī ]
裘罽 [ qiú jì ]
皮衣和毛织物。指华美的御寒服装。
素士 [ sù shì ]
犹言布衣之士。亦指贫寒的读书人。
夹布 [ jiá bù ]
布夹衣。《宋书·隐逸传·朱百年》:“百年 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 覬 宿,衣悉裌布。”
寒具 [ hán jù ]
(一)、一种油炸的面食。(二)、御寒的衣物。
脱褐 [ tuō hè ]
脱去粗衣。喻脱离寒贱。亦指妓女从良。
冬月无复衣 [ dōng yuè wú fù yī ]
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垂缯 [ chuí zēng ]
谓穿上缯帛。《文选·谢惠连<雪赋>》:“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繒。” 李周翰 注:“裸壤,不衣国也。至…
棉衣 [ mián yī ]
为了御寒,中间絮上了棉花等保温材料的衣服。
缊褐 [ wēn hè ]
(一)、犹缊袍。泛指贫者所服粗陋之衣。(二)、指贫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