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布 [ máo bù ]
用兽毛织成的布用较粗的棉纱织成的布
造纸毛布 [ zào zhǐ máo bù ]
说明:又称造纸毛毯。用作造纸机上传送湿氏页的羊毛织物。
布毛 [ bù máo ]
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 鸟窠道林禪师 ﹞有侍…
毡毼 [ zhān hé ]
(一)、用动物毛织成的布。(二)、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毛蓝布 [ máo lán bù ]
适于做女上衣、儿童外衣及工装的布料。
毯布 [ tǎn bù ]
用细毛织成的布。
海虎绒 [ hǎi hǔ róng ]
即长毛绒。割绒毛织物。用两种经纱(毛经纱和地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地经纱(多用麻或棉线)和纬纱(多用棉线)交织成地布…
毳布 [ cuì bù ]
古代少数民族所织毛布。
鼠布 [ shǔ bù ]
即火浣布。据《海内十洲记·炎洲》载:炎洲 有 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取其毛缉以为布,时…
毛布鲁 [ máo bù lǔ ]
绒布 [ róng bù ]
有绒毛的棉布,柔软而保暖。
毛蓝 [ máo lán ]
比深蓝色稍浅的蓝色:毛蓝布。
毛笋 [ máo sǔn ]
(一)、亦作“毛笋”。毛竹的笋,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大而味美,可食用。(二)、见“毛笋”。
起绒 [ qǐ róng ]
用起绒机或梳毛机加工形成绒毛用抓、搔的办法使[布的表面] 起出绒
掸子 [ dǎn zi ]
用鸡毛或布绑成的除去灰尘的用具。
面巾 [ miàn jīn ]
用于洗脸的毛巾死者覆盖在脸上的布
毞毲 [ bǐ duō ]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兽毛布。
纰颣 [ pī lèi ]
谓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
兔褐 [ tù hè ]
(一)、兔毛布。(二)、黄黑色。以其色似褐兔,故名。
速夫 [ sù fū ]
古代来自西域的精致的毛布。《元史·舆服志一》:“﹝天子质孙,﹞服青速夫金丝阑子,则冠七宝漆纱带后簷帽。”原注:“速夫…
疵点 [ cī diǎn ]
缺点;毛病:这匹布洁白光滑,没有什么疵点。
包揉 [ bāo róu ]
将毛火后的茶叶,趁热用布包裹着揉捻整形。
羽褐 [ yǔ hè ]
(一)、毛羽织的粗布。(二)、道士的衣服。亦指道士。
边幅 [ biān fú ]
布幅边上毛糙的地方。比喻外表、衣着:不修边幅。
毛边 [ máo biān ]
(一)、经裁剪而没有锁边的布边儿;书籍装订后未经裁切的边缘:毛边书。(二)、毛边纸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