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莽 [ hú mǎng ]
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自 拂菻 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国曰 磨邻 ,曰 老勃萨 。其人黑而性…
鹘嘲 [ hú cháo ]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鹘雕 [ hú diāo ]
即鹘嘲。
鹰觑鹘望 [ yīng qù hú wàng ]
觑:看;鹘:一种猛禽。目光像鹰、鹘一样,十分敏锐。形容视觉敏锐。
鹘响 [ hú xiǎng ]
鹘的鸣声。
俊鹘 [ jùn hú ]
矫健之鹘。
鹘睛 [ hú jīng ]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鹘鸠 [ gǔ jiū ]
即鹘嘲。
按鹘 [ àn hú ]
纵鹘行猎。
黄鹘 [ huáng hú ]
羽毛黄的鹘。
鶌鸠 [ qū jiū ]
鸟名。鹘嘲。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健鹘 [ jiàn hú ]
勇猛矫健的鹘。
兔鹘 [ tù hú ]
(一)、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亦称吐鹘。(二)、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
别失八里 [ bié shī bā lǐ ]
元代地名。乃回鹘语五城之意。
雄鸠 [ xióng jiū ]
(一)、即鹘鸠。(二)、即布谷。
鹘翅 [ hú chì ]
谓鹘振翅飞行,矫健迅捷。
可敦城 [ kě dūn chéng ]
回鹘古城,即回鹘建牙之地。见于《辽史·地理志》者有三:云内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北阴山北麓。
莽莽广广 [ mǎng mǎng guǎng guǎng ]
莽:粗率、莽撞。做事鲁莽。
都播 [ dōu bō ]
亦作“都波”。古代 回鹘 族所属的部落之一。
怨回鹘 [ yuàn huí hú ]
(一)、同“怨廻鹘”。(二)、唐乐曲名。
鹘入鸦群 [ hú rù yā qún ]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
鹰店 [ yīng diàn ]
专供贩卖鹰鹘者投宿的客栈。
兔起鹘落 [ tù qǐ hú luò ]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斗莽 [ dòu mǎng ]
亦作“鬭莽”。莽撞相斗。
伏莽 [ fú mǎng ]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词语拼音】hú mǎng
【词语解释】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自 拂菻 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国曰 磨邻 ,曰 老勃萨 。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癘,无草木五穀,饲马以槁鱼,人食鶻莽。鶻莽,波斯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