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龄 [ yì líng ]
服兵役的年龄
备役 [ bèi yì ]
服现役期满退伍后,至服役限龄止,称为「备役」。
义务兵役制 [ yì wù bīng yì zhì ]
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有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服现役和服预备役。
役男 [ yì nán ]
役龄男子的缩称。男子在年满十八岁的翌年一月一日起役开始,至四十五岁那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时止的期间内,称为「役男」…
除役 [ chú yì ]
凡届满服役限龄,或病伤残废,经核定不堪服役,或失踪、被俘停役届满三年尚未归还者,此后终身不再服役,称为「除役」。水力…
壮丁 [ zhuàng dīng ]
年壮的男子。指服劳役的民丁或到达当兵年龄的人
贱务 [ jiàn wù ]
卑贱的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歷役贱务,覥颜向人,实非所乐。”
丁婢 [ dīng bì ]
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婢女。《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居作者,差以三等……二十以上,为丁。丁奴,三当二役;中奴,丁婢…
给役 [ gěi yì ]
供应使役。《宋史·食货志上五》:“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勿冒名以给役。”清 蒲松龄《…
华奥 [ huá ào ]
指显要的职位。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
国民兵 [ guó mín bīng ]
国民皆兵的制度,凡行徵兵制度的国家,国民届满一定的年龄,即应服国民兵役,为最快速、最经济的备兵办法。事变之际,如后备…
缓徵 [ huǎn zhēng ]
对发生灾荒的地方,暂行停徵钱粮。延缓征集。依兵役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徵兵及龄男子,因在学及犯罪者,得予缓徵 。
凄心 [ qī xīn ]
谓于心不忍,感到心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悽心,既归,即遣两婢…
年秩 [ nián zhì ]
年龄与爵秩。《南齐书·武帝纪》:“﹝ 永明 七年正月﹞戊辰,詔曰:‘诸大夫年秩隆重,禄力殊薄,岂所谓下车惟旧,趋桥敬…
诬讬诡挂 [ wū tuō guǐ guà ]
谓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别人名下,以逃避田赋、徭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既而奸民以此要上,数十年鬻去之产,皆诬…
役种 [ yì zhǒng ]
我国兵役法第十四条规定,士兵役分为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国民兵役,此种划分,称为「役种」。
山观 [ shān guān ]
山中道观。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暄。”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衾服 [ qīn fú ]
被子和衣服。《宋史·宇文昌龄传》:“三司故吏狃玩弛,多不便,思有以中之。擿逻卒纠其宿直遣小吏取衾服事,大臣欲论以私役…
供役 [ gòng yì ]
(一)、服役,执役。(二)、指供役使者。
趋役 [ qū yì ]
(一)、驱役,役使。(二)、指服役。
丁中 [ dīng zhōng ]
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 北齐。历代迭有变更。《旧唐书·杨炎…
于役 [ yú yì ]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傜使 [ yáo shǐ ]
劳役与差役。
免役 [ miǎn yì ]
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如兵役、劳役。
后备兵 [ hòu bèi bīng ]
(一)、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二)、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