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仪 [ liù yí ]
(1).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
六分仪 [ liù fēn yí ]
一种天文仪器。测定天体与地平线夹角的仪器,于航海中可藉以测定观测者所在的纬度。
三笔六诗 [ sān bǐ liù shī ]
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梁书·刘潜传》:“刘潜字孝仪,袐书监孝绰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孝绰常…
芳仪 [ fāng yí ]
后妃六仪之一。
仗队 [ zhàng duì ]
仪仗队。《宋史·仪卫志一》:“左右厢各步军六队,分东西,在仗队后。”《宋史·仪卫志一》:“排列仗队职掌六人,分立仗队…
诗书礼乐 [ shī shū lǐ lè ]
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牙刀 [ yá dāo ]
饰以象牙的仪仗用刀。《宋史·仪卫志六》:“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千牛、中郎将,服花脚幞头、抹额、紫绣袍,佩牙刀。…
三千威仪 [ sān qiān wēi yí ]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门者,具…
规仪 [ guī yí ]
规章仪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学》:“讲学规仪,颇为明晰。”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先圣创其规仪,…
六笙诗 [ liù shēng shī ]
亦称“笙诗”。《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
斑剑 [ bān jiàn ]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
全班 [ quán bān ]
全体人员也。《宋史·仪卫志》:「行幸仪卫,其旧仪,殿前司随驾马队,凡诸班直内,殿前指挥使全班只应,左班七十六人,右班…
宣饮 [ xuān yǐn ]
遍饮;在座的人一齐饮酒。《辽史·礼志六》:“赞各就座,行酒。宣饮尽,就位谢如仪。”《辽史·礼志六》:“皇帝进皇太后酒…
纪限仪 [ jì xiàn yí ]
即六分仪。轻便测角仪器。航海或航空时用来测定天体的高度以及地面上远处两点所成的视角。
半仗 [ bàn zhàng ]
仪仗队的半数。《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仗队,七刻乃下。常参、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復立半仗於两廊。”…
仪位 [ yí wèi ]
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郑玄 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
淑仪 [ shū yí ]
女官名。晋武帝 置。宋、齐、梁、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
歌笙 [ gē shēng ]
《仪礼·燕礼》:“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仪》。”此六者皆《诗…
都威仪 [ dōu wēi yí ]
道教职名。 宋 道教设左、右威仪,都威仪总其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天庆 本 唐 天师观 ,诗后有 …
葩蘤 [ pā huā ]
花。《隋书·礼仪志六》:“裳有圆花,於礼无碍,疑是画师加葩蘤耳。”
奇门遁甲 [ qí mén dùn jiǎ ]
术数的一种。以十干中的“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故名“奇门…
皂絝 [ zào kù ]
黑色套裤。《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三队、第六队,黑质鍪、鎧,皂絝。”
化穆 [ huà mù ]
教化和顺。《宋书·乐志二》:“仪刑六合,化穆自然。”《宋书·后妃传·萧皇后》:“伏惟太妃母仪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训…
连衡 [ lián héng ]
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侍奉秦国。与合纵(合从)相对。
英耀 [ yīng yào ]
绚丽的文彩。晋 夏侯湛《抵疑》:“凤栖五朞,龙蟠六年,英耀秃落,羽仪摧残。”
【词语拼音】liù yí
【词语解释】(1).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2). 唐 开元 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