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堠 [ fēng hòu ]
见“ 烽候 ”。
烽堡 [ fēng pù ]
犹烽堠。
墩堠 [ dūn hòu ]
了望敌情的堡垒,烽堠。
烽砦 [ fēng zhài ]
烽堠和营垒。 唐 许棠 《塞下》诗之二:“塞深烽砦密,山乱犬羊多。”
烽候 [ fēng hòu ]
(一)、亦作“烽堠”。烽火台。《东观汉记·郭伋传》:“伋 知 卢芳 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烽区 [ fēng qū ]
设置烽堠警戒的地带。《新唐书·王晙传》:“﹝ 突厥 ﹞比者不受要约,兵已屡动,擅作烽区,闭障行李。”
堠楼 [ hòu lóu ]
瞭望敌情的哨楼。《通典·兵五》:“却敌上建堠楼,以版跳出为櫓,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
亭候 [ tíng hòu ]
亦作“ 亭堠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
里候 [ lǐ hòu ]
见“ 里堠 ”。
传烽 [ chuán fēng ]
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
连珠营 [ lián zhū yíng ]
连珠寨。《元史·董抟霄传》:“为今日计,莫若於 黄河 上下,并濒 淮海 之地,及南自 沭阳 ,北抵 沂 、 莒 、 …
土候 [ tǔ hòu ]
亦作“土堠”。古代记里程的土堆。
邮候 [ yóu hòu ]
见“邮堠”。
边墩 [ biān dūn ]
犹边堠。
乱烽 [ luàn fēng ]
古时用烽火报警的三种信号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至。” 孙诒让 间诂:“言举烽…
堠子 [ hòu zǐ ]
古时筑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计里数的土坛。每五里筑单堠,十里筑双堠。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吴 僧《钱塘白塔院诗》…
烽烟 [ fēng yān ]
烽火:烽烟四起。
记里堆 [ jì lǐ duī ]
标示里程的土堆。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郡邑下·堠》:“《丹铅总録》:‘王子年 云:禹 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元…
沈烽静柝 [ shěn fēng jìng tuò ]
亦作“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 《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寧。…
烽子 [ fēng zǐ ]
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唐 戎昱《塞上曲》之二:“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行六…
烟火之警 [ yān huǒ zhī jǐng ]
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
烽炉子 [ fēng lú zi ]
指状如烽火的炉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风炉子以週遶通风也,一説形象烽火,名烽炉子。”
髡树 [ kūn shù ]
指枝叶光秃的树木。 清 姚燮 《月当厅·苦驿》词:“但有断竿悬堠,髡树当閭。”
烟火连天 [ yān huǒ lián tiān ]
释义 义参「烽火连天」。见「烽火连天」条。
平安火 [ píng ān huǒ ]
唐 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唐 元稹 《遣行》诗:“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