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诉期 [ zhuī sù qī ]
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
追诉时效 [ zhuī sù shí xiào ]
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除有特殊情况外,超过法定追诉期限的,不得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已经追诉的,…
追诉 [ zhuī sù ]
为及时对罪犯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时效 [ shí xiào ]
(一)、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二)、法律规定的对刑事被告人追诉和民事诉讼当事人行使请求权的期限。
原诉 [ yuán sù ]
原告方起诉后又追加其他的诉讼请求,称原起诉的诉讼请求为原诉(区别于“新诉”)。
刑事辩护 [ xíng shì biàn hù ]
刑事辩护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上诉期间 [ shàng sù qī jiān ]
即上诉人有权提出上诉之期间之谓。刑事诉讼案件为判决书送达后十日内,民事诉讼案件为判决书送达后二十日内为上诉期间。上诉…
追溯期 [ zhuī sù qī ]
追溯期是指自保险期间开始向前追溯约定的时间期间,投保人连续投保,追溯期可以连续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自诉 [ zì sù ]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包括:(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函告 [ hán gào ]
用书信告诉:行期如有变化,当及时函告。
比卯 [ bǐ mǎo ]
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疑罪从无 [ yí zuì cóng wú ]
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传呈 [ chuán chéng ]
人民在官厅指定期日以外呈出告诉状者。
追治 [ zhuī zhì ]
追究处治。 汉 陆贾 《新语·本行》:“追治其事,以正来世。”《宋史·儒林传四·陆九渊》:“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
不起诉 [ bù qǐ sù ]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作出的决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公诉 [ gōng sù ]
人民检察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对侦查终结的案件,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
在职进修 [ zài zhí jìn xiū ]
在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更高学历追求。
庇护 [ bì hù ]
(一)、包庇;保护。(二)、指一个国家对于遭受追诉的外国人给以保护,并拒绝将他引渡给另一国。
便宜主义 [ biàn yí zhǔ yì ]
国家对于犯罪之处刑有二主义:一合法主义:以犯罪必罚为原则,检察官察得犯罪,应即起诉;二便宜主义:依犯罪人之性格、年龄…
诤诉 [ zhèng sù ]
诉讼。諍,通“ 争 ”。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幸天下无事,人安穀熟,无兵期、军须、逋负、諍诉之勤,足以为…
民事诉讼法 [ mín shì sù sòng fǎ ]
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中国于1991年制订民事诉讼法,内容包括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
泝流追源 [ sù liú zhuī yuán ]
亦作“溯流追源”。犹泝流穷源。《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诉讼终结 [ sù sòng zhōng jié ]
(一)、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由于某种法定事由的出现,致使本案诉讼程序无法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时,受诉法院裁定结束本案诉…
图度 [ tú dù ]
揣测;揣度。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英文翻…
诉辩 [ sù biàn ]
亦作“诉辨”。申诉并辩白。《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清史稿·文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