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国 [ wū yī guó ]
神话中的燕子之国。
乌衣 [ wū yī ]
(一)、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值岁凶旱,艾 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
乌衣巷 [ wū yī xiàng ]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三国 吴 时在此置 乌衣营,以士兵著乌衣而得名。东晋 时 王 谢 等望族居此,因著闻…
乌巷 [ wū xiàng ]
“乌衣巷”的省称。
青衣乌帽 [ qīng yī wū mào ]
(一)、平民的衣着。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即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二)、忠烈青衣乌帽。-…
乌衣子弟 [ wū yī zǐ dì ]
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簑衣裙 [ suō yī qún ]
草编的下衣。曲波《林海雪原》十四:“实在没办法,青年小伙子上山时都披着用乌拉草编成的簑衣,裤子也是用乌拉草织成的簑衣…
乌帽 [ wū mào ]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忠烈青衣乌帽。—— …
乌衣诸郎 [ wū yī zhū láng ]
指东晋时王谢两大贵族的子弟。《南齐书·王僧虔传》:“甲族向来多不居宪臺,王氏以分枝居乌衣者,位官微减。僧虔为此官,乃…
锦车使 [ jǐn chē shǐ ]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冯夫人 锦车持节,詔 乌就屠 诣 长罗侯 赤谷城,立 元贵靡 为大昆弥,乌…
乌贪 [ wū tān ]
汉 代 西域 乌贪訾离国 的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 乌贪訾离国 ,王治 于娄谷 ,去 长安 万三百…
乌集之众 [ wū jí zhī zhòng ]
乌集之众(烏集之衆) 犹言乌合之众。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故 汉祖 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而成帝…
丹乌 [ dān wū ]
赤色之乌。古谓丹乌出,乃国之祥瑞。《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若夫白鳩丹乌,素鱼断蛇,方斯薎矣。” 李善 注引《尚…
乌衣门巷 [ wū yī mén xiàng ]
乌衣巷:六朝时王谢两大望族的居住地。形容豪门望族的居住地。
金乌负日 [ jīn wū fù rì ]
金乌,中国神话中的神鸟。
古丸 [ gǔ wán ]
即 乌桓。我国古代民族名。
乌嘷 [ wū háo ]
同“ 乌号 ”。亦作“乌噑”。良弓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左乌嗥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文选·司马相如<子虚…
大同思想 [ dà tóng sī xiǎng ]
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贲获 [ bēn huò ]
战国 时勇士 孟贲 和 乌获 的并称。
乱服 [ luàn fú ]
谓衣服不整齐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乌集醉饱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溷肴亡别。」
朱衣郎 [ zhū yī láng ]
指年轻的官员。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释褐尊师自古礼,祭酒端坐临华堂。推排列拜皆新贵,乌纱银带纷趋蹌。…
布襦 [ bù rú ]
布制的短衣。《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脱本衣服,著乌布襦,腰繫千许钱,潜赴 江 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
秦乌 [ qín wū ]
战国 末年 燕太子 丹,留质于 秦。丹 求归,秦王 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 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
小步马 [ xiǎo bù mǎ ]
能碎步前进的马。《汉书·西域传上·乌秅国》:“﹝ 乌秅国 ﹞出小步马,有驴无牛。” 颜师古 注:“小,细也。细步,能…
于已尼 [ yú yǐ ní ]
水名,古北海也。今黑龙江上流之额尔古纳河。《北史·乌洛侯传》:「乌洛侯国,自其国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谓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