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铃丸 [ xiāng líng wán ]
一种药名,主治膀胱、小肠等气疾。
宝铃 [ bǎo líng ]
(一)、寺庙中悬挂的铃。(二)、道教称泥丸宫太一真君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
铎舌 [ duó shé ]
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铃子 [ líng zǐ ]
(一)、铃铛。(二)、铃子香的花。
铃铃香 [ líng líng xiāng ]
见“ 铃子香 ”。
铃子香 [ líng zǐ xiāng ]
亦称“铃铃香”。古称兰蕙。唇形科宿根草本植物。秋天叶腋间开花,淡红紫色,有香气。
香铃散 [ xiāng líng sàn ]
组成:黑牵牛、木香、马兜铃各等分。
丸香 [ wán xiāng ]
拼音:wán xiāng 简介 丸香是密教修护摩法时所用的供物之一。在《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中说:&l…
零陵香 [ líng líng xiāng ]
香草名。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药议》:“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蕕,十年尚…
暖胃丸 [ nuǎn wèi wán ]
名称:暖胃丸 组成:硫黄1两,白矾(制炒)1两,丁香1两,茴香1两,木香1两,半夏2两。
口香片 [ kǒu xiāng piàn ]
用甘草、各种芳香剂和胶制成的芳香丸剂或锭剂,用于除去口臭。
散香 [ sàn xiāng ]
散碎之香。即不成丸粒状之粉末香,乃密教修护摩法时所用供物之一。
土青木香 [ tǔ qīng mù xiāng ]
马兜铃的异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释名﹞:“都淋藤、独行根、土青木香、云南根、三百两银药。”
和香丸 [ hé xiāng wán ]
佛教语。以种种香末和为一丸,比喻一法之中具无量佛法。
肉丸子 [ ròu wán zǐ ]
放在沸水或原汤中煮熟,并作为装饰配菜或单独一道菜的五香碎肉混合物圆形丸子或卵形丸子——亦称&…
串铃 [ chuàn líng ]
(1).用中空的金属环,内装金属丸,套在手上摇动发声的响器。旧时走江湖给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揽顾客。《老残游记》…
香体丸 [ xiāng tǐ wán ]
继号称能美白的各种口服补充胶原蛋白美容品问市后,最近,一种宣称“吃了能使人变香”的“香体丸”在网上热卖,受到不少年轻…
铃铛 [ líng dang ]
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有骡马系带的、儿童…
青硫丸 [ qīng liú wán ]
青硫丸--组成为木香1两,硫黄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肉豆蔻1两。
丸熊 [ wán xióng ]
用熊胆和制的药丸。《新唐书·柳仲郢传》:“母 韩 ,即 皋 女也,善训子,故 行郢 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嚥以助…
香閤 [ xiāng hé ]
青年女子的住室。唐 谢偃《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明 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
掷丸 [ zhì wán ]
辽 俗,于正旦抛掷饼团以惊鬼。《辽史·礼志六》:“正旦国俗以糯饭和白羊髓为饼,丸之若拳,每帐赐四十九枚。戊夜,各於帐…
马兜铃 [ mǎ dōu líng ]
亦作“ 马兜零 ”。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日开筒状花,紫绿色。蒴果球形,通称马兜玲,为镇咳…
息肌丸 [ xī jī wán ]
传说中的药物名。谓服之可使体态轻盈,容颜美丽。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姊弟母事 阳华 , 阳华 善賁饰,…
仙芗酒 [ xiān xiāng jiǔ ]
即糜钦酒、真钦酒。以糜钦枣等制成。《缉柳编》:「糜钦枣出真陵山,食一枚大醉,经年不省。东方朔尝游其地,以一斛进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