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捻昵昵 [ niǎn niǎn nì nì ]
挨近接触。《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惹得大家七颠八倒,风风势势,都来问这女子买鱼,有的故意争论,説多説少,有的…
线柸子 [ xiàn pī zǐ ]
线柸子可以捻合股儿制成线绳的粗棉线,质地非常松软。
纸绳 [ zhǐ shéng ]
纸绳就是将纸张切分成条形后经机械或人工搓捻成的绳状,是绳子的一个分支。
一捻红 [ yī niǎn hóng ]
(1).牡丹的一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一捻红》:“今牡丹中有一捻红,其花叶红,每一花叶端有深红一点,…
兰花手 [ lán huā shǒu ]
一种舞蹈的手式。拇指与中指虚捻,余三指微曲,像兰花开放时的样子。也称为「兰花指」。
捻合 [ niē hé ]
把东西揉捏在一起。如:「奶奶捻合的水饺,又白又大,像极了元宝。」也作「捏合」。凑合。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卷二.读…
撚梢子 [ niǎn shāo zǐ ]
摇小鼓。宋 曾三异《因话录》:“鼗鼓,古乐也。今不言播鼗而曰捻梢子,世俗之陋也。”参见“播2鼗”。
撚子 [ niǎn zǐ ]
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沉从文《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乱花 [ luàn huā ]
谓灿烂盛开之花也。唐、秦韬玉〈贵公子行〉:「乱花织锦柳捻线,粧点池台画屛展。」
老冤 [ lǎo yuān ]
方言。指贫苦老实的农民。捻军歌谣:“越有越会算,八斗要一石;老冤张张嘴,日子主叫你衙门看。”
响指 [ xiǎng zhǐ ]
打榧子打出响声叫打响指。
火纸捻儿 [ huǒ zhǐ niǎn ér ]
点火用的细长纸卷。也称火煤子。相声《怯跟班》:“﹝ 三儿 ﹞把烟袋嘴递到 曾九 口里,这头燃了火纸捻儿给点烟。”
灯捻 [ dēng niǎn ]
用棉花等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放在油灯里,露出头儿,点燃照明。也叫灯捻子。
棋响 [ qí xiǎng ]
亦作“棊响”。弈棋中落子时发出的声响。
叮噹叮 [ dīng dāng dīng ]
形容穷得精光。《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捻军叙事十二月歌之二》:“正月里来正月正,日子过的叮噹叮。”
炸响 [ zhà xiǎng ]
形容雷声、鞭声等响亮。如:鞭子甩得炸响。
响鼻 [ xiǎng bí ]
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儿。
怪响 [ guài xiǎng ]
(1).奇怪的响声。 茅盾 《子夜》十七:“在那静悄悄的大客厅里,有一种刺耳的怪响。”(2).非常响亮。 茅盾 《子…
捻鼻 [ niē bí ]
态度轻松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闲…
梆锣 [ bāng luó ]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循执 [ xún zhí ]
犹循抚。《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引 豫章 王嶷 上表:“以臣继别未安, 子响 言承出命,提携鞠养,俯见成人,虽輟胤蕃…
捻着鼻子 [ niǎn zhe bí zi ]
(一)、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二)、朝奉带了舵公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着鼻子回船去了。--《…
旌旗猎猎 [ jīng qí liè liè ]
风吹动旗子,猎猎作响。
梆鼓 [ bāng gǔ ]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响噹噹 [ xiǎng dāng dāng ]
(一)、∶敲打东西发出的响亮的声音。(二)、∶比喻格外好,超出一般他是一个响噹噹的汉子更多解释见“响璫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