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师 [ wǔ jīng shī ]
汉 代教授五经的学官。《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井丹 [ jǐng dān ]
1.后汉、郿人,字大春,精通五经,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见《后汉书·卷一百十三》。
井春五经 [ jǐng chūn wǔ jīng ]
后汉井丹博通五经也。《后汉书·逸民·井丹传》:「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
四姓小侯 [ sì xìng xiǎo hòu ]
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后汉书·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李贤注:“为外戚樊氏、…
附答 [ fù dá ]
方言。附带;顺便。《水浒传》第四五回:“师兄説道:‘明日寺中做好事,就附答还了。’先教师兄去寺裡念经。”
开立 [ kāi lì ]
创立。《后汉书·明帝纪》:“是岁,大有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受经 [ shòu jīng ]
汉 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从师学经,称受经。
财校 [ cái xiào ]
财经或财会学校。 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十五章:“ 秀秀 被分到财校当老师。”
五经魁 [ wǔ jīng kuí ]
明 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
五斗米道 [ wǔ dǒu mǐ dào ]
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
经师 [ jīng shī ]
◎ 经师 jīngshī(1) [Confucian classics teacher]∶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2) …
逸经 [ yì jīng ]
指散逸的儒家经书。《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
续命神幡 [ xù mìng shén fān ]
即五色续命神幡。佛教、道教均称用此幡祈祷,可得延命之益。《药师经》:“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瑠璃光如…
师放 [ shī fàng ]
仿效,效法。唐 刘知几《史通·模拟》:“譙周 撰《古史考》,思欲摈抑 马《记》,师放 孔《经》,其书 李斯 之弃市也…
讲家 [ jiǎng jiā ]
解说经传的儒师。
六纬 [ liù wěi ]
(1).六种纬书。即《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汉书·李寻传》:“太微四门,广…
具法 [ jù fǎ ]
古代法律名词,犹今之总则也。《唐律·名例》:「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经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
法师十德 [ fǎ shī shí dé ]
法师十德 [出华严经疏] 华严经十地品中。
灵宝三师 [ líng bǎo sān shī ]
即“灵宝经、籍、度三师。
师友祭酒 [ shī yǒu jì jiǔ ]
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諫议、六经…
师旅 [ shī lǚ ]
(一)、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 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
缓师 [ huǎn shī ]
延迟出兵。《左传·文公七年》:“既不受矣,而復缓师, 秦 将生心。”《宋史·太祖纪三》:“ 江南主 贡银五万两、绢五…
执经 [ zhí jīng ]
手持经书。谓从师受业。
楞伽 [ léng qié ]
(一)、亦作“楞迦”。山名。梵文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二)、指《楞伽经》。梵名。有四…
五种法师 [ wǔ zhǒng fǎ shī ]
能弘扬道法之五种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