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头炉香 [ shāo tóu lú xiāng ]
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
檀香炉 [ tán xiāng lú ]
烧檀香的香炉。
跪炉 [ guì lú ]
谓跪于炉前烧香。
瓦炉 [ wǎ lú ]
用陶土烧制的香炉。
头香 [ tóu xiāng ]
见“ 头炉香 ”。
撮土焚香 [ cuō tǔ fén xiāng ]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檀印 [ tán yìn ]
檀香。 前蜀 贯休 《桐江闲居》诗之三:“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
烧香磕头 [ shāo xiāng kē tóu ]
燃香礼神拜佛,行跪拜礼。如:「家长们纷纷到文昌庙烧香磕头,祈求孩子能金榜题名。」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苦苦…
楚娇 [ chǔ jiāo ]
楚 地美女。 唐 李商隐 《烧香曲》:“ 漳 宫旧样博山炉, 楚 娇捧笑开芙蕖。”
里头 [ lǐ tou ]
方位词。里边:屋子里头坐满了人。炉子里头的煤已经烧得很红了。
灼背烧项 [ zhuó bèi shāo dǐng ]
灼:烧。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烧香 [ shāo xiāng ]
(一)、信仰佛教、道教或有迷信思想的人拜神佛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叫烧香。(二)、比喻给人送礼,请求关照。
炉鼎 [ lú dǐng ]
(一)、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唐 吕岩《七言》诗之十二:“认得东西木与金,自然炉鼎虎龙吟。”宋…
拨火棍 [ bō huǒ gùn ]
一条装手柄,另一头变曲或带钩,用来调整或翻动燃烧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炉)或类似的燃烧材料。
灼背烧顶 [ zhuó bèi shāo dǐng ]
谓佛教徒燃艾或线香烧炙头顶背脊。
燔香顶礼 [ fán xiāng dǐng lǐ ]
犹言烧香磕头。邹鲁《四川光复》:“羣以木版书光绪牌位,燔香顶礼。”
兽焰 [ shòu yàn ]
亦作“ 兽炎 ”。1.指兽形香炉中燃香而生的火焰。 唐 李商隐 《烧香曲》:“入蚕茧绵分小炷,兽燄微红隔云母。” 冯…
熏香炉 [ xūn xiāng lú ]
拼音:xūn xiāng lú 简介 熏香炉历史由来 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
降降的 [ jiàng jiàng de ]
形容烟慢慢的上升。《水浒传.第一回》:「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的烧着御香。」
软火 [ ruǎn huǒ ]
文火。 唐 白居易 《葺池上旧亭》诗:“软火深土炉,香醪小瓷榼。” 唐 寒山 《诗》之一六八:“寒到烧软火,饥来煮菜…
顶香请愿 [ dǐng xiāng qǐng yuàn ]
旧时民间向官府示威的一种方式。汪曾祺《大淖记事》六:“第三天,他们举行了‘顶香请愿’。二十来个锡匠,在县政府照壁前坐…
鹊尾炉 [ què wěi lú ]
亦作“ 鹊尾鑪 ”。长柄香炉。语本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费崇先 ﹞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 宋 …
氽子 [ tǔn zǐ ]
(一)、烧水用的薄铁筒,形状细长,可插入炉子的火口里,使水开得快。(二)、猛子。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
九和 [ jiǔ hé ]
(一)、指秋天。《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 尹知章 注:“金成数九,金…
灶床 [ zào chuáng ]
炉灶。《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火筒塞住了孔,烧不着,迎儿低着头,把火筒去灶床脚上敲。」
【词语拼音】shāo tóu lú xiāng
【词语解释】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