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指敏捷的文才。见〖煮豆燃萁〗。
七步奇才 [ qī bù qí cái ]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七步 [ qī bù ]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
七步八叉 [ qī bù bā chā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才士 [ cái shì ]
有才德之士;有才华的人。《庄子·天下》:“虽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晋 …
演步 [ yǎn bù ]
漫步,缓步。 唐 姚合 《闲居遣怀》诗之七:“演步怜山近,閒眠厌客频。”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 [ shí bù zhī zé,bì yǒu fāng cǎo ]
芳草:比喻人才。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五步成诗 [ wǔ bù chéng shī ]
五步成诗(五步成詩) 唐 史青 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清 沉炳震 《唐诗金粉·敏悟》:“ 青 上书自荐能…
盈科后进 [ yíng kē hòu jìn ]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三步二桥 [ sān bù èr qiáo ]
甪直是著名的水乡桥都,曾有“七十二座半”之说。“三步二桥”是三步跨两桥的意思。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 ]
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因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二七 [ èr qī ]
(一)、即十四。《周礼·考工记·匠人》:“夏后氏 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郑玄 注:“夏 度以步,令堂脩十四步。…
步趾 [ bù zhǐ ]
(一)、《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 ……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后因谓迈步为…
节毛 [ jié máo ]
犹节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 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
桃波 [ táo bō ]
地名。在今 安徽省 贵池县 。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七:“ 桃波 一步地,了了语声间。”
浅红 [ qiǎn hóng ]
淡红色。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步纲 [ bù gāng ]
同“步罡”。《云笈七籤》卷六一:“诸步纲起於三步九跡,是谓 禹 步,其来甚远,而 夏禹 得之,因而传世……其法先举左…
絃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东坡 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絶…
趁步 [ chèn bù ]
信步;漫步。《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个高兴,趁步…
杙步 [ yì bù ]
拖着脚步,脚不离地缓步移动。杙,“曳”之讹。《吕氏春秋·异用》:“ 孔子 之弟子从远方来者, 孔子 荷杖而问之曰:‘…
恃才放旷 [ shì cái fàng kuàng ]
(一)、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二)、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微步 [ wēi bù ]
(一)、轻步;缓步。《文选·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吕向 注:“微步,轻步也。”《文选·七启》:“…
玉经 [ yù jīng ]
指道教经书。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七:“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云笈七籤》卷五十六:“依玉经之法,遵火食之…
豆萁才 [ dòu qí cái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
一芳 [ yī fāng ]
一株芳草。语出 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北史·卢询祖传》:“草则离离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