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阴阳 [ shǒu yīn yáng ]
手阴阳为循行经过上支的六条经脉的合称,各有所主之病症。
三阳五会 [ sān yáng wǔ huì ]
中医术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张守节正义引《素问》:“手足各有三阴…
法于阴阳 [ fǎ yú yīn yáng ]
指万事万物都是分为阴、阳两个部分的。“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
三阴 [ sān yīn ]
(一)、《易》卦的三阴爻,合之则为《坤》卦。亦象盛阴之气。《易·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三国 魏 王弼…
十二脉 [ shí èr mài ]
即十二经脉。《素问·阴阳别论》:“ 黄帝 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歧伯 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
闭纵 [ bì zòng ]
《汉书·董仲舒传》:“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指闭阳纵阴或闭阴纵阳。后因以“闭纵”指阴晴变化。 宋 吴…
运握 [ yùn wò ]
转动在手掌中。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阳燧在掌而太阳火,方珠运握而少阴水,类感之也。”
幽显 [ yōu xiǎn ]
犹阴阳。亦指阴间与阳间。
黑剑 [ hēi jiàn ]
此剑是公孙止阴阳双刃中的阴刃,又细又长,在人手中轻轻颤动,显得刃身极是柔软,两边刃口发出蓝光。
阴阳两虚 [ yīn yáng liǎng xū ]
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
昼阴夜阳 [ zhòu yīn yè yáng ]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阴阳五行 [ yīn yáng wǔ xíng ]
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肝阴 [ gān yīn ]
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肝脏有阳气,称肝阳;有阴血与阴液,称肝阴。二者相互为用,保持阴阳协调。
阳奉阴忮 [ yáng fèng yīn zhì ]
释义 义参「阳奉阴违」。见「阳奉阴违」条。
孤阴不长 [ gū yīn bù zhǎng ]
孤阴不长出自“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独阴 [ dú yīn ]
只有阴而无阳。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阴无阳,则事物不成或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
五里 [ wǔ lǐ ]
(一)、五里为经络穴位名,(二)、按部位分为手五里与足五里,分属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是临床常用腧穴。
阴与阳 [ yīn yǔ yáng ]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
阴毒 [ yīn dú ]
阴险毒辣:手段阴毒。
六吕 [ liù lǚ ]
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精祲 [ jīng jìn ]
阴阳灾害之气。旧谓阴阳相侵为灾异的征兆。
阴六 [ yīn liù ]
(一)、指十二律中的六吕。《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鐘,二曰南吕,三…
阳生阴长 [ yáng shēng yīn cháng ]
阴阳学说术语。指阴和阳能够相互促进生长。
阴盛阳衰 [ yīn shèng yáng shuāi ]
阴、阳出自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关脉 [ guān mài ]
手脉的一部分,在掌后高骨上,寸口与尺中之间。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由此分界,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