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严鼓 [ chǔ yán gǔ ]
鼓名。
严鼓 [ yán gǔ ]
(一)、急鼓,急促的鼓声。(二)、指战鼓。(三)、击戒严鼓。(四)、指戒严的鼓声。
三严 [ sān yán ]
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唐续时…
习陈 [ xí chén ]
演习战阵之事。陈,通“ 阵 ”。《吴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
夜严 [ yè yán ]
(一)、夜间戒严。(二)、指夜间戒严的鼓声。
鼓严 [ gǔ yán ]
擂出急促的鼓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鼓严鑮,纵獠者。” 李周翰 注:“鼓,击也。严,严鼓也。”《宋书·王…
击鼓戏民 [ jī gǔ xì mín ]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鼓角相闻 [ gǔ jiǎo xiāng wén ]
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鼓险 [ gǔ xiǎn ]
乘敌兵处险地时,鸣鼓进攻。《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 与 楚 人战于 泓水 之上,司马 子反 曰:‘ 楚 众…
檐鼓 [ yán gǔ ]
牵牛星的别名。《尔雅·释天》“何鼓谓之牵牛” 晋 郭璞 注:“今 荆楚 人呼牵牛星为檐鼓。檐者,荷也。”
灵鼓 [ líng gǔ ]
六面鼓。《周礼·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 郑玄 注:“灵鼓,六面鼓也。” 汉 张衡 《东都赋》:“撞洪鐘,伐…
伍名沟 [ wǔ míng gōu ]
河名。在安徽省阜阳县北,传为楚伍子胥所开。土地高低之差殆数仞,水声如鼓响,故一名响鼓沟。
鳌抃 [ áo biàn ]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辞严气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辞严气正(辭嚴氣正) 犹言辞严义正。《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 建中 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奇伟。”
一严 [ yī yán ]
古代以漏箭计时刻,按时刻击鼓以告众,一次为一严。
厉气 [ lì qì ]
(一)、鼓励斗志。(二)、邪恶之气;瘟疫之气。(三)、严厉的神色。
警场 [ jǐng chǎng ]
(一)、古代帝王祭祀行大礼前夕奏乐严鼓,侍卫警夜,止人清场,谓之“警场”。(二)、指负责警夜守鼓的卫士。
元凶 [ yuán xiōng ]
罪魁桴鼓,震而元凶折首。——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捉拿元凶
湘灵鼓瑟 [ xiāng líng gǔ sè ]
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明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也曾见湘灵鼓瑟曲…
鼓腹含和 [ gǔ fù hán hé ]
鼓腹含和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严复 《主客平议》:“ 熙 皥 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
旗鼓相望 [ qí gǔ xiāng wàng ]
军队行列很长,战旗军鼓前后相接。形容队列绵延不绝,严整有气势。
晨戒 [ chén jiè ]
古谓军中夜半击鼓,警告士卒,使准备早起。《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郑玄 注引《司马法》:“昬鼓四通为大…
嗼寂 [ mò jí ]
寂静无声。《楚辞.严忌.哀时命》:「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漏鼓 [ lòu gǔ ]
报更漏的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屋臺置一钟,以和漏鼓。”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
细腰鼓 [ xì yāo gǔ ]
打击乐器名。亦名腰鼓。汉 魏 时用之,大者用瓦制,小者用木制。鼓首大而腰细,故名。见《文献通考·乐考·魏鼓》。《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