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退徙三舍 [ tuì xǐ sān shè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三舍 [ tuì sān shè ]
(一)、犹言退避三舍。(二)、谓星宿移动位置。
避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è ]
避军三舍(避軍三舍) 见“ 避君三舍 ”。
避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è ]
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
避三舍 [ bì sān shè ]
见“ 避君三舍 ”。
退舍 [ tuì shè ]
(一)、退却;退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若欲战,则吾退舍。”《韩诗外传》卷六:“庄王 受节,左右麾 楚 军退…
避路 [ bì lù ]
(一)、避退让路。(二)、旧时礼节。遇尊长于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三)、退让;让步。(四)、犹择路。
避俗 [ bì sú ]
(一)、避世隐居。(二)、指出家。(三)、舍弃旧俗。参见“避俗趋新”。
避衰 [ bì shuāi ]
犹避灾。《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於便处移殿舍,或不知…
无退堕法 [ wú tuì duò fǎ ]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彼名无退堕法?以不生长退堕业故。违彼生长业与果故。
让辟 [ ràng pì ]
退让避开。《史记·五帝本纪》:“ 尧 崩,三年之丧毕,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六藏 [ liù zàng ]
(一)、六腑。(二)、佛教语。原以龟藏其头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识。后泛指退避忍让。参阅《杂阿含经》四三。
一舍 [ yī shè ]
(一)、古以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 围 原,命三日之粮。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
晨退 [ chén tuì ]
早朝退班。 宋 韩维 《和子华兄同永叔饮三班官舍兼约明日饮永叔家》:“视草名臣润色才,玉墀晨退共徘徊。”
遁逸 [ dùn yì ]
(一)、亦作“遯逸”。避世隐居。(二)、退走;逃走。(三)、散失;遗漏。(四)、放纵;不可约束。
美人冷感症 [ měi rén lěng gǎn zhèng ]
美人冷感症 -简介 美人冷感症是指一些漂亮的女孩子,在长大以后,人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性格却很孤僻。不仅让小伙子退避三…
城濮之战 [ chéng pú zhī zhàn ]
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晋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曹、卫,楚军北上援救…
辟就 [ pì jiù ]
(一)、谓亲贵者犯法,必曲法庇之,使避惩罚;疏贱者无罪,定锻炼周纳,使就刑诛。(二)、接近;靠拢。(三)、避开和接近…
负墙 [ fù qiáng ]
(一)、古时与尊者言谈毕,退至于墙,肃立,以示避让尊敬之意。(二)、靠着墙。(三)、谓用背抵住墙壁。
锵锵济济 [ qiāng qiāng jì jì ]
庄敬貌;敬慎貌。唐元稹《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鏘鏘济济,进退以时,名为侍臣,以赞导吾左右者,通事舍人之任也。”参…
避迹 [ bì jì ]
(一)、亦作“避蹟”。避藏形迹;隐匿。《再生缘》第三七回:“母亲与郡主两年避跡在于 万缘尼菴 内。”《玉娇梨》第八回…
敛迹 [ liǎn jì ]
(一)、隐蔽起来,不敢再出头露面:盗匪敛迹。敛迹潜踪。(二)、约束自己的言行:屏气敛迹。(三)、退隐:敛迹山林。敛迹…
降廉 [ jiàng lián ]
战国 时,赵 将 廉颇 居功自大,上卿 蔺相如 以国家为重,再三退避,不与之争列。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
卷怀 [ juàn huái ]
(一)、全部拿走。(二)、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