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特摩 [ bō tè mó ]
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
钵特摩 [ bō tè mó ]
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
鉢昙摩罗伽大宝 [ bō tán mó luó qié dà bǎo ]
指红宝石。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季羡林 等校…
钵昙摩罗伽大宝 [ bō tán mó luó jiā dà bǎo ]
指红宝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 季羡林…
三摩鉢提 [ sān mó bō tí ]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钵”。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
宝鉢 [ bǎo bō ]
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法苑珠林》卷五一:“男女擎持宝鉢,满中七宝,取无穷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六和…
鉢钱 [ bō qián ]
布施僧尼的钱财。宋 苏辙《杨惠之塑维摩像》诗:“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鉢钱。”《宋史·宗室传三·镇王竑》:“妻 …
毕钵罗 [ bì bō luó ]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
毕鉢罗 [ bì bō luó ]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
摩沙 [ mó shā ]
同“摩挲”。《仪礼·大射》“两壶献酒”汉 郑玄 注:“献读为沙,沙酒浊,特泲之,必摩沙者也。”参见“摩挲”。
香积饭 [ xiāng jī fàn ]
佛寺的斋饭。典出《维摩诘经·香积品》:“是化菩萨以满鉢香饭与 维摩詰,饭香普薰 毗耶离城 及三千大千世界。”唐 王维…
伊赏那补罗 [ yī shǎng nà bǔ luó ]
Isana-pura之音译。国名。今之柬埔寨。《大唐西域记·三摩咀吒国》:「从此东北大海滨山谷中,有室利差咀罗国,次…
爱斯基摩人 [ ài sī jī mó rén ]
因纽特人的旧称。[爱斯基摩,英Eskimo]
六尺褌 [ liù chǐ kūn ]
特点是吸汗强,预防湿疹,外痔等,按摩。
倾扎 [ qīng zhā ]
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和。
三脚鸡 [ sān jiǎo jī ]
广东地区把三轮摩托车称之为三脚鸡,一般是特指载客用的。
摩崖石刻 [ mó yá shí kè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
赫卡柏 [ hè kǎ bǎi ]
赫卡柏Εκαβη,特洛伊王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妻子,…
三不易 [ sān bù yì ]
佛经从原典译成汉语,有三种困难。一是删雅古以适今时,二是将上古圣人的微言,传译令末世俗人了解,三是翻译者以凡人的境界…
摩萨德 [ mó sà dé ]
摩萨德是以色列秘密情报局的简称,总部设在特拉维夫。摩萨德得名于公元1世纪犹太起义时最后一个陷落的马萨达要塞。由于以色…
尼乾 [ ní gān ]
亦作“ 尼犍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
伦巴底同盟 [ lún bā dǐ tóng méng ]
(LombardLeague)公元一一六七年,伦巴底之格里摩拿(Cremona)、孟都亚(Mantua)、布里西亚(…
户扉 [ hù fēi ]
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簷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彫鏤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
飞车走壁 [ fēi chē zǒu bì ]
杂技的一种,演员骑着自行车,开着摩托车或特制的小汽车,在口大底小的钢木结构的圆形构筑物内壁上奔驰。
四花 [ sì huā ]
(一)、亦作“四华”。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
【词语拼音】bō tè mó
【词语解释】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