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善 [ jiào ér bù shàn ]
不能很好或不善于教育学生或子女。
反善 [ fǎn shàn ]
回心向善。《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承 ( 管承 )等非生而乐乱也,习於乱,不能自还,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
支左屈右 [ zhī zuǒ qū yòu ]
支左屈右 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袭明 [ xí míng ]
袭明是因袭明智的意思。语见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密行 [ mì xíng ]
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业趣 [ yè qù ]
佛教语。因善业恶业而得的不同去向、有人、天、地狱、饿鬼、畜牲等。趣,通“趋”。
择执 [ zé zhí ]
选择善事而执着行之。语出《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清 陈确《答性教问》:“是故择执之中必有从容,…
秕僻 [ bǐ pì ]
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疵国 [ cī guó ]
有弊病之国。言政教不善。
善业 [ shàn yè ]
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
迁善远罪 [ qiān shàn yuǎn zuì ]
迁善远罪(遷善遠罪)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汉 贾谊 《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教於微眇,使…
示教利喜 [ shì jiào lì xǐ ]
佛教术语,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
木讷寡言 [ mù nè guǎ yán ]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无记业 [ wú jì yè ]
佛教语。不记善恶之业谓之“无记业”。
护念 [ hù niàn ]
佛教语。令外恶不入为护,内善得生为念。
式谷 [ shì gǔ ]
(1).谓赐以福禄。《诗·小雅·小明》:“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朱熹 集传:“穀,禄也。以,犹…
善女人 [ shàn nǚ rén ]
信仰佛教的女子。《金刚经·无为福胜分》:“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説,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 [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语出《论语·述而》:“…
佛义 [ fó yì ]
佛教的教义。《南史·江紑传》:“ 紑 性沉静,好 庄 老 玄言,尤善佛义,不乐进仕。”
补课 [ bǔ kè ]
(一)、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老师放弃休息给同学补课。(二)、比喻某种工作做得不完善而重做。
婆娑世界 [ pó suō shì jiè ]
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人误认为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不会在意。
伪善家 [ wěi shàn jiā ]
心中不善而表面假装为善者。
无记 [ wú jì ]
佛教语。谓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
善护念 [ shàn hù niàn ]
佛教用语。善,好好的。护,保护。念,念头,想法。即为好好地保护善念,不为虑枉所惑。
胤孙 [ yìn sūn ]
谓子孙。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域外之言,善不善报於而身,歷万生死而身弥存;域中之言,死可以休矣,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