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疑问 [ xiào jīng yí wèn ]
古杂文,明姚舜牧撰。
执经问难 [ zhí jīng wèn nán ]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典该 [ diǎn gāi ]
典雅而该洽。《北史·房景先传》:“ 景先 作《五经疑问》百餘篇,其语典该。”
传疑 [ chuán yí ]
谓将自己认为有疑义的问题如实告人。亦谓传授有疑义的问题。《穀梁传·庄公七年》:“《春秋》著以传著,疑以传疑。”《史记…
疑端 [ yí duān ]
(一)、犹疑问;疑心。明 方孝孺《息耕亭记》:“涉其流则若有餘,探其源则若不足,撑舌刺口,疑端满腹,圣哲远矣。”明 …
質問 [ zhì wèn ]
诘问、责问。《红楼梦.第六零回》:「小蹄子,你走罢。俗语:『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我。」质…
宁失不经 [ níng shī bù jīng ]
不经指的是不合常法,不按既定规矩办。宁失不经的意思是,定罪有疑问时要从轻,不能从重,宁可有“不经”之失误,也不能枉杀…
匿年 [ nì nián ]
隐瞒年龄。《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 朗 匿年,劾问。”
谒候 [ yè hòu ]
恭迎问候。《后汉书·赵咨传》:“之官,道经 滎阳 ,令 敦煌 曹暠 , 咨 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 咨 不为留。”
信受 [ xìn shòu ]
信仰、相信并接受。《汉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 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凡愚 [ fán yú ]
(1).平庸愚味。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
问寝 [ wèn qǐn ]
问候尊长起居。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 昭明太子 业膺守器,誉贞问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概行 [ gài xíng ]
一律施行。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古来井田,恒与军制相表里……今若概行井田,经涂画界,非有十年之久,…
遹追 [ yù zhuī ]
遵循继承。《诗·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郑玄 笺:“乃述追 王季 勤孝之行,进其业也。”《资治通鉴…
都授 [ dōu shòu ]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
直觉思维 [ zhí jué sī wéi ]
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
三周说法 [ sān zhōu shuō fǎ ]
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故释迦三周説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此…
三禅 [ sān chán ]
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楞严经》:“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禪。”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
文过饰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
喑默 [ yīn mò ]
沉默不言。《新唐书·孝友传·梁文贞》:“晨夕汛扫,庐墓左,喑默三十年,家人有所问,画文以对。”元 刘壎《隐居通议·拾…
边氏腹 [ biān shì fù ]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边孝先,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韶 潜闻之,应…
佛陀耶舍 [ fó tuó yē shě ]
Buddhaya,sas之音译,北印度罽宾国人。十三岁出家,十九岁有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姚兴迎其至长安,将罗什所译《十…
海槎 [ hǎi chá ]
同“海查”。隋 虞茂《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唐 宋之问《经梧州》诗:“春去闻山鸟,秋…
标令 [ biāo lìng ]
俊美。《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 玠 颖识通达,天韵标令。”《梁书·…
不其然 [ bù qí rán ]
不是如此。常置于疑问句句尾。含岂非如此的意思。《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故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萧樊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