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八簋 [ jiǔ dǐng bā guǐ ]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珍杂 [ zhēn zá ]
珍错,山珍海味。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乃使 有伊 之徒,调尝鼎味,九州珍杂,八方丰贵,名兼天地之声,殽竭山海…
辂车 [ lù chē ]
天子的乘车。《国语·晋语七》:“輅车十五乘。”《旧唐书·刘子玄传》:“至如陵庙巡謁,王公册命,则盛服冠履,乘彼輅车。…
九宝 [ jiǔ bǎo ]
(一)、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
铸鼎 [ zhù dǐng ]
(一)、见“铸鼎象物”。(二)、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定鼎门 [ dìng dǐng mén ]
唐 代东都 洛阳 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 定鼎门。《旧唐书·武攸绪传》:“攸绪 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 嵩山,制…
封翁 [ fēng wēng ]
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儒林外史》第八回:“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 清 梁章鉅 《归田琐…
九牧 [ jiǔ mù ]
(1).九州之长。《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 郑玄 注:“九牧,九州之牧。”《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
龙升 [ lóng shēng ]
亦作“ 龙昇 ”。1.龙飞升。喻飞腾发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龙升兽变,弘我帝基。”(2).指…
薨逝 [ hōng shì ]
犹薨殂。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余己未同年,多出任封疆,内调鼎鼐者,可谓盛矣。近都薨逝,惟余以奉母故,空山独存。…
号弓 [ hào gōng ]
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
中幡会 [ zhōng fān huì ]
一种民俗表演活动。流行于北京等地区。幡的上坎绣莲花宝盖,周围绣以小佛像和八仙、宝鼎等,幡中绣金字,书明所代表的神明。…
纤毫无爽 [ xiān háo wú shuǎng ]
亦作“纖芥無爽”。亦作“纖毫不爽”。谓极其细微的差失也没有。《魏书·律历志下》:“歲星行天,伺候以來八九餘年,恒不及…
三殇 [ sān shāng ]
(一)、指长殇、中殇、下殇。《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二)…
上林尉 [ shàng lín wèi ]
汉代司上林苑之官。《史记·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索隐曰:「《汉书》表上林有八丞十二尉。〈百官志〉云:『…
一鼓 [ yī gǔ ]
(一)、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 赵鞅、荀寅 帅师城 汝…
六出祁山 [ liù chū qí shān ]
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后主 刘禅 建兴 六年…
沙海 [ shā hǎi ]
(一)、指大沙漠。《魏书·萧衍传》:“沙海荒忽之外,瀚漠羈縻之表,方志所不传,荒经所不缀。”清 高述明《人日塞外马上…
破贼 [ pò zéi ]
攻打贼寇。《宋史.卷二八.高宗本纪五》:「癸卯,赵鼎请降敕谕张浚,令光世、沂中及张俊全军引还,为防江之计。甲辰,又诏…
三垣 [ sān yuán ]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
神奸 [ shén jiān ]
(一)、亦作“神奸”。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
凶族 [ xiōng zú ]
原指与 尧 舜 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
朝奏暮召 [ zhāo zòu mù zhào ]
谓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
井陉 [ jǐng xíng ]
山名。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又称 土门关。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
众望攸归 [ zhòng wàng yōu guī ]
众望攸归(衆望攸歸)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晋书·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时 武皇 之胤,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