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苦海 [ shēng sǐ kǔ hǎi ]
犹言生死海。《坛经·行由品》:“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参见“生死海”。
智鹢 [ zhì yì ]
智慧之船。鹢,水鸟;古画鷁首于船头,故亦称船为鷁。佛教谓智慧能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故称。
五苦 [ wǔ kǔ ]
佛教语。一般指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
慈航普渡 [ cí háng pǔ dù ]
慈航普度仙佛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故称慈航、慈舟。万善同归集卷下:‘驾大般若之…
苦际 [ kǔ jì ]
佛教语。苦之最终。谓受生死之苦的最后之身。
吊死问生 [ diào sǐ wèn shēng ]
吊死问生(弔死問生) 吊祭死者,慰问生者。《战国策·燕策一》:“ 燕王 弔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北史·循吏传·…
讨替身 [ tǎo tì shēn ]
旧时迷信,谓含冤负屈凶死者的鬼魂,沉沦苦海,为求超生,往往诱使他人上吊、投河,以求自代,叫做“讨替身”。
苦厄 [ kǔ è ]
苦难,灾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施鹿林东涸池》:“受胎出胎,备经苦厄。” 明 李贽 《心经提纲》:“本无生死可…
生死海 [ shēng sǐ hǎi ]
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涯际 [ yá jì ]
边际;界限人生苦海漫无涯际
多生 [ duō shēng ]
佛教以众生造善恶之业,受轮回之苦,生死相续,谓之“多生”。
四圣谛 [ sì shèng dì ]
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 释迦牟尼 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
涅槃那 [ niè pán nà ]
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熄灭了烦恼业因…
出入生死 [ chū rù shēng sǐ ]
chū rù shēng sǐ 出入生死 出生入死。 唐 韩偓 《海山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生死,与子同之…
慈航 [ cí háng ]
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
生老病死 [ shēng lǎo bìng sǐ ]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苦,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
得脱 [ de tuō ]
(一)、谓得以脱身。(二)、佛教语。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
苦集灭道 [ kǔ jí miè dào ]
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般若波罗…
涅槃出世 [ niè pán chū shì ]
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指代死。出世:超脱凡世,脱离世俗。脱离苦恼的人世,进入超脱生死一切的境界…
八苦 [ bā kǔ ]
佛教宣扬人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见《大般涅槃经·圣行品》、《法苑珠林·怨苦·八…
长生不死 [ cháng shēng bū sǐ ]
cháng shēng bù sǐ 长生不死(長生不死) 长久生存,永不死亡。《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亦復如…
四苦 [ sì kǔ ]
(一)、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见《大乘义章》三。(二)、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其竹则二箭殊叶,四苦齐味。”…
人生八苦 [ rén shēng bā kǔ ]
这八苦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之苦;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
入死出生 [ rù sǐ chū shēng ]
入死出生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卷八:“某经歷海洋五十年,此身在礮弹中入死出生者数数矣!”
李少君 [ lǐ shào jūn ]
人名。生卒年不详。临淄人,西汉方士。自称曾游海遇仙人,得长生不死药方,颇得武帝信任。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