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后海 [ xiān hé hòu hǎi ]
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后海先河 [ hòu hǎi xiān hé ]
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先河 [ xiān hé ]
古代以黄河为海的本源,因而帝王先祭河,后祭海,后来称倡导作用的事物为先河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滩頭 [ tān tóu ]
海(河)灘連接海(河)岸的地區。是進攻登陸作戰中首先搶占的陣地。
布喀河 [ bù kà hé ]
河川名。青海省最大河川,发源于阿木尼厄枯山,最后注入青海。也称为「大非川」。
河口沙坝 [ hé kǒu shā bà ]
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又受海水作用的影响,使所携泥沙在主泓线两侧和前端形成弧形的堆积体,称“河口…
通驰 [ tōng chí ]
犹通行。《宋史·河渠志一》:“事有缓急,工有后先,今御河漕运通驰,未至有害。”
轮唱曲 [ lún chàng qǔ ]
歌唱演唱形式之一。所有声部都按同一旋律,但非同时出现,而是按一定时距先后歌唱,各声部相互追逐而又交迭出现,构成良好的…
淮河 [ huái hé ]
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发源于桐柏山,原注入黄海,后因黄河改道,淤高下游河床后,它才流入洪泽湖,经高邮湖入长江,长…
滹沱河 [ hū tuó hé ]
河川名。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北麓繁峙县泰戏山。流经山西省东部,入河北省,至天津会合北运河后入海。
百川归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也说百川会海。晋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 意思是条条江河都流归大海。后用以形容许多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
河流沉积 [ hé liú chén jī ]
河流搬运物中的溶运物质及部分细碎屑物质,往往要待搬运入湖海以后,通过海水、湖水的作用发生沉淀,这不属于河流沉积之范围…
大沽口 [ dà gū kǒu ]
地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东南。为白河出海口,白河也称为「沽河」,故称为「大沽口」。地当海陆咽喉,为北京、天津东方的门户…
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
焦寝 [ jiāo qǐn ]
晋 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常结草为庐於 河 之湄……后野火烧其庐,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
硬水 [ yìng shuǐ ]
含可溶性钙盐、镁盐较多的水。如某些井水、河水、海水等。供给锅炉及某些工业使用前,需先软化。
波浪 [ bō làng ]
海洋和江河、湖泊等水面受到外力作用后,呈现的起伏不平的现象。
葱海 [ cōng hǎi ]
亦作“葱海”。古代传说,葱岭 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 黄河 之源。后因以“葱海”泛指 葱岭 一带的湖泊,或引申指…
醉经 [ zuì jīng ]
隋 王通《中说·事君》:“子游 河间 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后以“醉经”指潜…
黄河三角洲 [ huáng hé sān jiǎo zhōu ]
通常指黄河于1855年改道从山东出海后冲积而成的扇形地带。顶端在利津以下的宁海,东南至小清河口,西北至徒骇河口。面积…
导源 [ dǎo yuán ]
(一)、发源(后面常带“于”):黄河导源于青海。(二)、由某物发展而来(后面常带“于”):认识导源于实践。
榆塞 [ yú sài ]
(一)、《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於河。”后因以“榆…
困逼 [ kùn bī ]
犹困逼。《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值 曹公 军至,追及 先主 於 当阳 长阪 ,于时困偪,弃后及后主,赖 赵云…
浚距 [ jùn jù ]
语出《书·益稷》:“濬畎澮,距川。”谓深挖沟浍,使通河海。后以“濬距”引申指兴修水利。
川后 [ chuān hòu ]
传说中的河神。《文选·曹植<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吕向 注:“ 川后 ,河伯也。” 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