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外物 [ xīn wú wài wù ]
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
贫心 [ pín xīn ]
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
无了 [ wú le ]
佛教语。佛家谓心无万物,无心可了,故曰“无了”。
唯心 [ wéi xīn ]
(一)、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
外方内圆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心神丧失 [ xīn shén sàng shī ]
人的心理状态失常,对外界事物缺乏知觉理会及判断的能力,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中生动物 [ zhōng shēng dòng wù ]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体型小,全身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层司生殖,外层司营养,为一实心虫体,常寄生于海生无脊椎动物体内…
浄办 [ jìng bàn ]
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
无脊椎动物 [ wú jǐ zhuī dòng wù ]
生物学名词。除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的总称。主要特点是体内无脊椎骨,神经系在腹面,心脏在背面,故又有“腹神经动物”之称…
影质 [ yǐng zhì ]
(一)、谓预置财物以待。如望影设质,故称。《北史·儒林传上·徐遵明》:“遵明 讲学於外,二十餘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
撄宁 [ yīng níng ]
(1).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攖…
心无杂念 [ xīn wú zá niàn ]
念:想法,看法,计划,幻想。心无杂念: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
冷漠无情 [ lěng mò wú qíng ]
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无心去关心,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
物累 [ wù lèi ]
外物给予人的拖累。《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唐 杜甫 《发同谷县》诗:“奈何…
心即理 [ xīn jí lǐ ]
「心即理」说系宋儒陆象山所倡,他曾说:「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此说后经阳…
外物 [ wài wù ]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专心一意 [ zhuān xīn yī yì ]
专心一意(專心一意) 一心一意。《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 汉 陆贾 《新语·怀虑》:“…
外围 [ wài wéi ]
(一)、周围。(二)、属性词。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的(事物):外围组织。
观心 [ guān xīn ]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
释知遗形 [ shì zhī yí xíng ]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外亲内疏 [ wài qīn nèi shū ]
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别无他物 [ bié wú tā wù ]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明喻 [ míng yù ]
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
无波古井 [ wú bō gǔ jǐng ]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无机 [ wú jī ]
属性词。原来指跟非生物体有关的或从非生物体来的(物质),现在指除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等简单的含碳化合物之外,不含碳原子…
【词语拼音】xīn wú wài wù
【词语解释】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和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属儒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