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胁之患 [ zhǒu xié zhī huàn ]
肘胁之患(肘脇之患) 见“ 肘腋之患 ”。
肘腋之下 [ zhǒu yè zhī xià ]
肘腋:胳膊肘与胳肢窝。比喻切近的地方。
肘脇之患 [ zhǒu xié zhī huàn ]
见“ 肘腋之患 ”。
肘腋 [ zhǒu yè ]
(一)、胳膊肘与胳肢窝。比喻切近的地方。《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二)、比喻亲信的…
反掖 [ fǎn yē ]
谓在肘腋之下谋反。指内部叛变。《韩非子·存韩》:“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
一狐之腋 [ yī hú zhī yè ]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腋:胳肢窝,此特指狐狸腋下的…
集腋成裘 [ jí yè chéng qiú ]
把许多狐腋缝在一起就可做成一件皮袄。比喻聚少成多,积小为大。《慎子·知忠》:“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
掖痈 [ yè yōng ]
腋下所生之痈疮。
豫藉 [ yù jí ]
预有凭借、依仗。 明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若夫二烈之事,则异於是,其夫以覊旅浮寄江壖,非有可以豫藉之势。环…
肘翼 [ zhǒu yì ]
胳膊肘和羽翼,比喻切近之地。《新华日报》1938.4.3:“失陷之地,草木皆兵,肘翼之下,反战空气瀰漫天地。” 郭沫…
副芽 [ fù yá ]
植物学名词。寻常腋芽之上下或左右所生之芽曰副芽。
痰核 [ tán hé ]
中医病症名。多由湿痰结聚而成。常发在颈项、耳旁、肘腋、腿弯等处,生于皮里膜外,其形如豆,大小不一,推之可移,皮色不变…
肱肌 [ gōng jī ]
解剖学名词。位于肱二头肌之下,肱骨远位端前面为始点,尺骨粗面为终点。位于上臂骨前侧,较肱二头肌深层,自肱骨体经过肘关…
僧只支 [ sēng zhī zhī ]
?Sankaksiha之音译。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褂,僧伽鵄。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僧却崎,唐书掩腋,…
肘行膝步 [ zhǒu xíng xī bù ]
肘行膝步 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时有军卒,断左臂於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
肘部 [ zhǒu bù ]
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头静脉与前臂外侧皮神经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皮…
俱苏洛迦 [ jù sū luò jiā ]
梵语kusula之译音。旧称只修罗、瞿修罗、厥修罗、厥修洛迦。比丘尼所着之下裙,缝合如竹筒而无两头者,象其形而称?衣…
集腋 [ jí yè ]
比喻聚集零散的财物。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九月十四日》:“本年二月,同官纷纷出都,市井萧索,称货无门。幸京外旧友集…
曲泽 [ qū zé ]
(1).人体经穴名。在肘窝中央,大筋内侧。《灵枢经·本输》:“心出于中冲……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
袢暑 [ pàn shǔ ]
犹溽暑,炎暑。宋 楼钥《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莲荷》:“又有熟芡生菱鳧茈之属,一一如生,袢暑尤宜观之,所谓宛然坐…
季胁 [ jì xié ]
胁下小肋骨。《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脇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张隐庵 集注:“季脇,两脇之下杪也…
季脇 [ jì xié ]
胁下小肋骨。《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脇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张隐庵 集注:“季脇,两脇之下杪也…
桡动脉 [ ráo dòng mài ]
恰在肘弯下方,肱动脉两个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桡侧行至腕部,然后向后绕过腕的外侧,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手掌,…
胸脇 [ xiōng xié ]
亦作“胸胁”。胸膛至腋下。亦谓近旁,近侧。《素问·腹中论》:“有病胸脇支满者,妨於食。”《管子·禁藏》:“禁藏於胸胁…
椎破 [ zhuī pò ]
击破;砸坏。《战国策·齐策六》:“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汉书·匈奴传下》:“既得而復失之,辱命莫大焉。不如椎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