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命士 [ mìng shì ]
(1).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唐 刘禹锡 《观市》:“由命士已上不入於市…
纳士招贤 [ nà shì zhāo xián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虐士 [ nüè shì ]
死去的士人。《左传·哀公十五年》:“先民有言曰:‘无秽虐士。’” 杜预 注:“虐士,死者。” 杨伯峻 注引 于鬯 《…
隶子弟 [ lì zǐ dì ]
士对其子弟的称谓。《左传·桓公二年》:“士有隶子弟。”杜预 注:“士卑,自以其子弟为僕隶。”
猛士 [ měng shì ]
勇敢有力的人;勇士。
士气大振 [ shì qì dà zhèn ]
在古代士气,就是指士兵的,在上场打仗的时候,士兵要有士气,大振就是增强,大增。内心的力量大增。
绅士 [ shēn shì ]
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开明绅士。绅士风度。
公士 [ gōng shì ]
(一)、在官之士;公家之士。《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
选士 [ xuǎn shì ]
(1). 周 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录取乡人中德业有成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康有为…
士节 [ shì jié ]
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宿彦 [ sù yàn ]
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协揆 [ xié kuí ]
清 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内阁大学士》:“案今以大学士协办…
医药博士 [ yī yào bó shì ]
即医学博士。《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贞观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开元元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参见“医…
能士 [ néng shì ]
(一)、亦作“能仕”。有才能之士。(二)、太平天囯郡试武士子首二名称“能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
有志之士 [ yǒu zhì zhī shì ]
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鹤鸣之士 [ hè míng zhī shì ]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士检 [ shì jiǎn ]
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两凤 [ liǎng fèng ]
喻指两个有隽才之士。
阐士 [ chǎn shì ]
僧人。 唐 李白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 衡岳 有阐士,五峰秀真骨。”一本作“ 开士 ”。 明 杨慎…
开明绅士 [ kāi míng shēn shì ]
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主和富农阶级中带有民主色彩的个别人士。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龙奋 [ lóng fèn ]
谓贤才之士奋发有为。
耆老 [ qí lǎo ]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善士 [ shàn shì ]
(1).有德之士。《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
都人士 [ dōu rén shì ]
指居于京师有士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