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遇见之名 [ yǐ yù jiàn zhī míng ]
际可 [ jì kě ]
谓接遇以礼。《孟子·万章下》:“ 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卫灵公 ,际可之仕也。” 赵岐 …
冒嫌 [ mào xián ]
犹讨嫌。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然僕所以敢冒嫌违众而不顾者,亦恃主上之见信耳!”
宗遇 [ zōng yù ]
原为诸侯每年夏、冬朝见天子之称,亦泛指诸侯以时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典瑞》:“以朝覲宗遇会同于王。”郑玄 注引 郑…
遇见 [ yù jiàn ]
犹碰到。《北史·宇文深传》:“﹝ 深 ﹞年数岁,便累石为营,折草作旌旗,布置行伍,皆有军阵之势,父 永 遇见之,喜曰…
备名 [ bèi míng ]
任职的谦词。谓徒列其名,聊以充数。宋 曾巩《襄州到任表》:“幸遇好文之主,备名儒馆,十有三年。”
画眉墨 [ huà méi mò ]
墨名。 元 陆友 《墨史》卷上:“ 张遇 , 易水 人。 遇 墨有题 光啟 年者,妙不减 廷珪 。宫中取其墨,烧去烟…
即用 [ jí yòng ]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
见知 [ jiàn zhī ]
(一)、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於汤,五百有餘岁。…
衒沽 [ xuàn gū ]
谓自我夸耀以求任用。《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訐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李贤 注:“沽,卖之。” 晋 葛洪 《抱…
三献玉 [ sān xiàn yù ]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
诡遇 [ guǐ yù ]
(1).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赵岐 …
任遇 [ rèn yù ]
(一)、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 播 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宋书·…
降宣 [ jiàng xuān ]
降敕宣旨。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正明 年是 李振 为使,当时以宣传上旨,故名之曰‘宣’,而枢密院所出…
僧伽婆罗 [ sēng gā pó luó ]
梁之高僧,扶南国人。一名僧养,又僧铠,通数国语言。天监中,武帝厚遇之,译有《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见《续高僧传…
画名 [ huà míng ]
(1).在文书上书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太宰揖吏科》:“惟遇朔望,则太宰亲赴吏科画名,亦累朝所行故事。…
长牓 [ cháng bǎng ]
亦作“长榜”。即长名榜。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高宗 龙朔 以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太平…
名高 [ míng gāo ]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
弃远 [ qì yuǎn ]
抛弃、疏远。《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楚辞·离骚》“不抚…
遇会 [ yù huì ]
犹相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各因田猎,遇会荒泽,更问宗绪,因而争长。” 元 李存 《祝丹阳以古…
见异 [ jiàn yì ]
特殊看待,优遇。《汉书·谷永传》:“昔 豫子 吞炭坏形以奉见异, 齐 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 知氏 、 孟尝 犹有死士…
绨袍之赐 [ tí páo zhī sì ]
战国时魏范雎因中大夫须贾误会其与齐私通,而遭魏相舍人毒打。改名张禄入秦,官至宰相。后遇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微服往见,贾…
测海蠡 [ cè hǎi lí ]
盛水的瓠瓢。俗有“以蠡测海”之语,故名。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一:“﹝ 煬帝 ﹞恍惚间与 陈后主 相遇……俄以緑…
風飛雲會 [ fēng fēi yún huì ]
比喻君臣遇合。元 揭傒斯《与尚书右丞书》:“一旦风飞云会,加之百官之上,立於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
综练名实 [ zōng liàn míng shí ]
犹综核名实。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於言语。”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