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 [ gǔ dài kē jǔ zhì dù ]
举人 [ jǔ rén ]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录取后称举人。
重游泮水 [ zhòng yóu pàn shuǐ ]
清代科举制度中一种庆贺仪式。
会元 [ huì yuán ]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录取的第一名。
贡士 [ gòng shì ]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被 录取者称贡士。
房师 [ fáng shī ]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
科举 [ kē jǔ ]
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
贡举 [ gòng jǔ ]
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録遗 [ lù yí ]
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生员参加科举、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録遗”。经过录遗即可…
制科 [ zhì kē ]
1.古代选擧经制之科曰制科,初由天子亲策亲览之,后则委诸有司矣。《旧唐书·穆宗纪》:「上御宣政殿,制科擧人。」《唐书…
填帖 [ tián tiē ]
唐 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
优监 [ yōu jiān ]
清 代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由附生选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优监生。
察举制 [ chá jǔ zhì ]
1、选拔。2、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3、监察检举。
学究 [ xué jiū ]
唐代科举制度有“学究一经”科(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应这一科考试的称为学究。后世指读书人,多指迂腐的读书人:老学究。
右榜 [ yòu bǎng ]
元 代选举制度,凡中选的举人和进士都分列二榜:蒙古、色目人一榜,称右榜;汉 人、南人一榜,称左榜。
乡老书 [ xiāng lǎo shū ]
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老书”。后世科举因以代指乡试中式。宋 杨万里《古风送刘…
进士科 [ jìn shì kē ]
隋 唐 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 隋炀帝,至 唐 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
考工记 [ kǎo gōng jì ]
书名。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了六门工艺的近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以及都城形制、宫室制度、城市道路体系、城…
宏辞 [ hóng cí ]
亦作“宏词”。制科名目之一,始于 唐,宋、金 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下》:“…
官卷 [ guān juàn ]
清 代科举制度,凡高级官员子弟参加乡试,皆另编字号,另入考试,以人数多寡,各分定额取中。因其试卷均编为“官”字号,故…
例贡 [ lì gòng ]
(一)、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二)、按规定旧例进…
通典 [ tōng diǎn ]
史书名。唐杜佑著。记载了唐以前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二百卷。计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九典…
朝考 [ cháo kǎo ]
清 代科举制度。凡新科进士引见前,由皇帝再考试一次,称朝考。朝考后授官,前列者为庶吉士,次者分别为主事、中书、知县等…
榜下捉婿 [ bǎng xià zhuō xù ]
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
左榜 [ zuǒ bǎng ]
元 代考试制度,中选举人及中选进士均分二榜,蒙古人、色目人为一榜,称右榜;汉人、南人为一榜,称左榜。举人榜揭于省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