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试 [ yì shì ]
私家集生徒命题考试。
试牛刀 [ shì niú dāo ]
释义 义参「牛刀小试」。见「牛刀小试」条。
以身试祸 [ yǐ shēn shì huò ]
释义 义参「以身试法」。见「以身试法」条。
口义 [ kǒu yì ]
唐 代明经科试士有口试,要求口头答述经义,故称。与“墨义”相对。《新唐书·选举志上》:“ 元和 二年……明经停口义,…
墨义 [ mò yì ]
唐 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
府元 [ fǔ yuán ]
科举时代府试的第一名。宋 洪皓《松漠记闻》卷下:“次年春,分三路类试……谓之府试,试诗、赋、论、时务策、经义,则试五…
照量 [ zhào liang,zhào liàng ]
[ zhào liang ]zhào liàng的又音。义同“照量zhào liàng”。[ zhào liàng …
经义 [ jīng yì ]
(一)、经籍的义理。(二)、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锁试 [ suǒ shì ]
即锁厅试。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章异事》:“ 王渊 , 洛阳 人,锁试赴省。”《宋史·选举志三》:“保义至秉义,…
律义 [ lǜ yì ]
疏解律令的意义。宋 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
食髓知味 [ shí suǐ zhī wèi ]
作定语、状语;含贬义;原义骨髓的味道很好,吃下去很美味,之后还想再次尝试。指经历过一次之后,还想要再次尝试。
归义 [ guī yì ]
(一)、归附正义。(二)、金代的一种考试名。
贴墨 [ tiē mò ]
贴经和墨义。两者均为科举考试方式。
试策 [ shì cè ]
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会《颜氏》博士缺,玄 试…
帖试 [ tiē shì ]
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 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
策套 [ cè tào ]
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试律 [ shì lǜ ]
(1).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以律义为内容出试题,叫“试律”。《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
试民 [ shì mín ]
词义 “试”就是试用,“民”就是人民。“试民&rdquo…
陪太子读书 [ péi tài zǐ dú shū ]
现在,陪太子读书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尤其指在考试中虽然参加了考试,却在考试前就知道不会被录取的平民应考者。
三场 [ sān chǎng ]
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
贴经 [ tiē jīng ]
犹帖经。科举时代的一种考试方式。宋 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三场》:“天宝 十三载,举人问策外,更诗赋并杂文贴经为…
量试 [ liàng shì ]
(一)、犹试验。《后汉书·献帝纪》:“帝使侍御史 侯汶 出 太仓 米豆,为飢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卹有虚,…
引申义 [ yǐn shēn yì ]
由词的本义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如“摸”本义是用手接触或抚摩,引申为试着探求、了解,如“摸情况”“脾气摸透了”。
糖尿 [ táng niào ]
尿液葡萄糖定性试验阳性的表现,对诊断糖尿病有意义。
对义 [ duì yì ]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